普洱茶@普洱茶的成名地,一个不知道地名由来的茶山( 三 )


从明隆庆四年至清光绪末年,倚邦一直是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和行政主管地 。
11、《西双版纳名典》 , 2008年
倚邦茶山名称古老,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中有记载说,傣族先民南迁进入勐泐时曾路经“雷倚邦”(倚邦山),可见倚邦一名历史相当悠久 。
但倚邦一名语属不清,含义不详 。 地方志中将倚邦等六大茶山地名说成是依孔明遗物而得名 。
《普洱府志 古迹》中说:“旧时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铓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 。 ”然而孔明南征之时,实未涉足西双版纳,遍历六山遗物为名实不足信 。
倚邦是普洱茶的成名地,是普洱茶进献朝廷贡茶的发祥地 。
12、《倚邦茶土三百年》 , 刀亚斌、李光品编著 , 2010年
倚邦土司在清初期、中期,曾管辖过六大茶山中的五大茶山 。 在明末和清初期、中期三百年的时间里,倚邦曾是个繁荣的茶镇,五大茶山茶叶集散和制作中心 。
倚邦地名,据《普洱府志》记载,为诸葛亮“遗木梯于邦”、“因以其名” 。
倚邦的地名,据考,在明末之前叫“播腊”或“唐腊” 。 “播腊”或“唐腊”,均是百夷名,为有井有茶之意(由于“播腊”为百夷名,目前也有人采取傣语直译的方法,把“播”译成“父”,把“腊”译成“茶” 意为“茶叶之父”的地方,即茶的发源地 。 这种译法似乎也有些道理,但是否确切,有待考证) 。
在这之前,据尤中先生著的《云南地方沿革史》记述,“《元混一方興胜览)载:“彻里路所辖有刀连、刀盖、蒙祥、蒙威、蒙凹、蒙列等 。 蒙祥’即当今景洪县小猛养或猛海县西部境外的大猛养……“蒙列”即当今勐腊县的倚邦,又称猛落’ 。 ”“猛落”地名明显为百夷名,翻译成现在的傣语,为热闹的地方 。 “蒙”音演变成当今的“勐”,旧译“猛”,即一个行政区域 。
因此说明,倚邦在元朝和元朝之前,称“蒙列”或“猛落”;在元朝末年和明朝初期和中期,称“播腊”或“唐腊”;倚邦也称“迤板”,为明末清初出现的地名 。
在《西双版纳州志》和《勐腊县志》中,倚邦、迤板均都被列为汉语名,为明末大量汉族涌入茶山而形成的地名 。
倚邦 , 为什么叫倚邦?随着自己阅读的资料越多 , 这个答案越模糊 。
关于历史上倚邦的一切 , 都隐匿在了生生不息的草木之间 , 长成了一棵棵茶树 , 一山山茶园 。 阅读、走访、观察、思考 , 它始终不愿意出现 , 像被铜炮枪惊吓到的麂子 , 逃入了茫茫森林 。
关于倚邦地名的由来 , 和倚邦诸多历史一样 , 都成了谜 。
普洱茶@普洱茶的成名地,一个不知道地名由来的茶山
文章插图
普洱茶@普洱茶的成名地,一个不知道地名由来的茶山
文章插图
倚邦只有一个少数民族的地名释义 , 叫有茶树有水井的地方 , 是从傣族语言翻译来的 , 但倚邦山一直都没有傣族居住 。
根自己掌握的资料 , 推断了一下 , 主要原因可能有:(1)当时倚邦是属于车里宣慰司的十二版纳之一 , 是茶山版纳治所的所在地;(2)当时倚邦第二代土司曹秀的妻子陶夫人是傣族;(3)倚邦茶山当时是发生物资交换的中心之一 , 傣族将腌鱼、鸡苗等物资与倚邦村民交换茶叶 。 总的来说 , 傣族和倚邦山的原住民来往频繁 。
回到昆明后 , 找了字典 , 查了“迤”、“倚”、“邦”这三个字的汉语含义 , 想从汉字的意思图推测下倚邦的由来 。 “三迤”可作为云南代称 , 如云南著名的书法家、教育家楚图南有著《难忘三迤》 , “倚”多作为“倚靠”的解释 , “邦”有一个意思则为疆界、边界 。 从倚邦第一次出现在文献中 , 写作“迤邦” , 从字面意思 , 牵强附会为:云南的边界 。 而之后从“迤邦”变成“倚邦” , 经历了什么 , 不得而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