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普洱茶的成名地,一个不知道地名由来的茶山( 二 )


普洱茶@普洱茶的成名地,一个不知道地名由来的茶山
文章插图
普洱茶@普洱茶的成名地,一个不知道地名由来的茶山
文章插图
【普洱茶@普洱茶的成名地,一个不知道地名由来的茶山】倚邦和易武采摘茶叶的季节开始于3月底左右 。 头等茶叶称为生芽,是柔软的浑身长着茸茸细毛的芽,只能采到一小点 。
这种品质的茶叶最受推崇 , 大部分被细心保存 , 有些最终要呈奉到北京 , 作为皇宫贡茶的一部分 。
其他品质的芽有熟茶、尖子等,仅仅就是生长期长点的叶子,根据其大小色泽和采摘时间而加以区分 。
这几种茶叶采摘后接以下方法焙制:首先用手エ把叶子揉成团,再倒入一个大铁锅,用文火烘焙20分钟左右 。 然后捞出 。 在竹席上摊开、用阳光晾晒,偶尔翻动一下,颠一颠 , 等彻底晾干后再交给妇女和姑娘们分拣,除掉其中的茶梗和花 。
……
贡茶 。 方饼状,用每年作为贡品从倚邦和易武呈送厅衙门的散茶加工而成, , 从思茅送到省城, , 再经过一番包装打扮后 , 呈送北京 。
……
6、《梵天卢丛录 》 , 柴萼撰 , 1925
普洱茶普洱茶产云南普洱山 。 性温味厚 。 坝夷所种 。 蒸制箬成团裹 。 产易武、倚邦者尤佳 。 价等兼金 。 品茶者谓之比龙井 。 少陵之比渊明 。 识者韪之
7、《滇边经营论》 , 陈碧笙 , 1936年
……
一部分制成圆茶或称团茶又名饼茶 , 将倚邦、佛海散茶雇女工捡剔分为六种 , 最上者为窝尖 , 以倚邦、勐龙所出之生芽充之 , 为最细白尖茶 , 年用千余斤 , 价最贵 , 平均一斤二元 , 次为盖面 , 亦为倚邦尖子 , 年用四五千斤 , 每担价七十余元;以次为梭边 , 二道尖(尖子底)、凳尖(窝子边)、底茶(即心子)等 , 皆佛海茶 , 每担二十至四十元 。
……
8、《倚邦的茶山历史传说回忆录》曹仲益 , 1965年10月(转引自《版纳文史资料选辑4》 , 赵春洲、张顺高编著 , 本资料选辑中有篇《西双版纳五大茶山》 , 内容和本文高度类似 , 不录)
五大茶山 , 倚邦三山半 , 是西双版纳的一个最高山区 , 没有平坝 , 只有几条河 , 河边仅有点丘陵地带 , 总面积约三百六十余平方公里 , 气候温和 , 冬季无霜 , 夏天有风较凉爽 , 真可谓四季如春 , 盛产茶叶 , 所以称为茶山(傣语称唐腊倚邦) 。
9、《勐腊县志》 , 1994年
倚邦茶山包括今象明乡的倚邦、曼拱、河边3个村公所辖区 。 倚邦街曾系象明县府所在地 。 倚邦汉族多系宁洱、石屏一带迁来,清雍正年间(1723~1735)建石屏会馆 。
早在石屏人未来以前就有四川人和楚雄人在倚邦落户营茶,曾建盖过四川会馆和楚雄会馆 。
倚邦茶叶历史上以园茶畅销省内外,后又扩销到越南、香港,年产茶1000担左右 。
倚邦本地茶叶以曼松荼味最好,被定为“贡茶”,曼松曾“年解贡茶20担” 。
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 。 民国24年(1935)后,法国人禁止茶叶销往越、老、缅3国,茶叶滞销,茶园荒芜 。
普洱茶@普洱茶的成名地,一个不知道地名由来的茶山
文章插图
普洱茶@普洱茶的成名地,一个不知道地名由来的茶山
文章插图
10、《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 , 詹英佩著 , 2008年
从《明 滇志》的记载可看出,倚邦茶山明代中期己茶园成片,有傣族、布朗族、佤族、哈尼族、彝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种茶 。
倚邦茶山的中心大镇是倚邦街,亦称倚邦,明代称磨腊倚邦,傣语意为有茶树有水井的地方 。
明隆庆四年(1570年)车里(景洪)宣慰司划分十二版纳时,六大茶山和整董合为一个版纳,称茶山版纳也称版纳整董,茶山版纳的治所便设在倚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