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战绩背后:战“疫”老兵的“硬”仗和“巧”仗

: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战绩背后:战“疫”老兵的“硬”仗和“巧”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武汉抗疫一线 , 吴昊正穿戴防护服深入红区查房 。
“目前 , 医院治愈出院患者已经超过2000人 , 在收治量和治愈率等方面都排在前列 。”武汉泰康同济医院的一份工作报告让采访人员眼前一亮 。
为了探明其中奥妙 , 采访人员来到该院分管医疗护理工作的副院长吴昊的办公室 。
在这个不足10平米的“办公室” , 四面墙上新刷的白灰异常醒目 , 天花板上的水泥清晰可见 , 两张朴素的办公桌 , 一张简易的行军床上 , 军被叠得整整齐齐 。其中一张办公桌前 , 吴昊正在笔记本电脑上记录着工作情况 , 这台6年前陪他援利抗埃的笔记本电脑 , 外壳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医疗队”的标识已磨出毛边 。
: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战绩背后:战“疫”老兵的“硬”仗和“巧”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6年前陪吴昊援利抗埃的笔记本电脑 。
提到医疗队的骄人“战绩” , 吴昊讲述了这背后的“急”和“难” 。
2月13日 , 医疗队到达武汉泰康同济医院后 , 不加休整就投入战斗中 , 24小时内接管该院原有的方舱病房 , 同时 , 紧锣密鼓投入新病区的筹建中 。
当时的武汉泰康同济医院 , 病房主体修建刚刚完成 , 医疗仪器设备还没有布设 , 医院四周遍布大大小小数十个施工场地 。面对这样一个“空楼” , 让多数没有参加过重大卫勤任务的队员感到束手无策 。“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病房布设 , 为批量患者救治抢抓时间 。”按照院党委统一部署 , 吴昊带着医护部门骨干 , 从区域划分到病房布置 , 从接诊流程到人员配备 , 一步一步推进落实 。
2月16日凌晨2点多 , 在多次实地摸清医院地形、拟制规范详细的患者入院路线和流程后 , 吴昊召集病区骨干 , 模拟患者收治 。一次模拟演练中 , 他发现患者有按错电梯楼层、误入清洁区的可能性后 , 立即请来电梯工作人员 , 将电梯固定停留在当日收治病区 , 避免一切增加污染的可能 。“批量收治时 , 轻、中、重症患者如何安置 , 医护力量如何配备 , 都必须提前妥善安排 。”吴昊说 。
合力奋战48小时 , 医院顺利收治患者 , 单日最高收治量达383人 。这期间 , 吴昊行军床上的被子从未打开过 。
: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战绩背后:战“疫”老兵的“硬”仗和“巧”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吴昊为战友在防护服上做标记 。
“急事打‘硬’仗 , 难事打‘巧’仗” 。医院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收治率一度超过33% , 为了提高患者救治率、降低死亡率 , 吴昊提出了“综合评估 , 早期预警 , 体系作战 , 精准施治”16字方案 。
提早发现并及时干预患者由普通型转化为重症型、由重症型转化为危重型 , 是提高救治率的关键之一 。吴昊和专家们仔细研究了上百个病例 , 总结提炼了6个核心指标和10余个外围指标 , 形成疾病转化早期预警体系 , 一旦患者病情发生变化 , 医疗信息系统就会实时报警 , 医护人员及时进行干预 , 有效防止患者病情恶化 。
3月15日凌晨1点 , 一名90岁的危重症老年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 , 吴昊立即召集感染一科值班专家进行会诊抢救 , 紧急实施心肺复苏 。20分钟后 , 患者恢复呼吸和心跳 , 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长舒了一口气 。
: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战绩背后:战“疫”老兵的“硬”仗和“巧”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正在病区查房的吴昊(左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