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时评』冬去春归,3集影像“浓缩”两个月的守望相助
3集纪录片《冬去春归》 , 选取抗击疫情的四个维度 , 讲述了超过30个主要人物的鲜活故事 。
作者:饶文渊
冬去春归 , 山河无恙 。
3月21日 , 武汉启动复工 , 这座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城市按下启动键 , 熟悉的生活逐渐回归到人们身边 。 与此同时 , 援鄂医疗队逐批返程 , 全国各地也有序复工复产复学 。
在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 , 优酷拍摄出品的纪录片《冬去春归——2020疫情里的中国》(以下简称《冬去春归》)里 , 创作者们通过全景式视角记录下近两个月以来 , 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中国人为抗疫作出的贡献与努力 , 以及他们在困境中努力生活、疗愈身心、守望相助的故事 。
本文插图
【『广电时评』冬去春归,3集影像“浓缩”两个月的守望相助】
《冬去春归》已正式收官 , “视角广 , 内容细 , 制作精”的特点让它在豆瓣上收获了8.3分的成绩 。 不少观众表示 , “有生存 , 有悲伤 , 有坚持 , 看得出创作者的态度”“导演从过早老板的故事讲起 , 过早就是武汉一天烟火气的开始啊 。 讲到医生给病人抽呼吸机 , 志愿者的付出 , 不用刻意煽情 , 本身就很感人了” , 观众表示 , 摄影师深入疫情一线拍摄到的许多弥足珍贵的影像资料 , 都是为后人留下的宝贵记忆财产 。
多视角“走进”疫情一线
以医疗、科研、后勤、生活四个角度切入 , 《冬去春归》将镜头聚焦疫情前线 , 通过第三视角让观众近距离了解医护、患者、市民们在疫情期间的故事 。 三集的体量里 , 该片所触达的范围从医院到武汉市再到全国 , 每集由相同角度下三个小故事组成 。
在《冬去春归》总监制张伟看来 , “这部作品是更接近人物本身和真实现场的全景记录 。 ”
本文插图
“从来不曾想象 , 这里会有如此遭遇” , 伴随着解说 , 映入眼中的是下午时分武汉市吉庆街等街区异常安静的街景 。 转眼 , 凌晨四点 , 武汉市一元路的街头 , 庞记热干面的庞婆婆照旧来店里接班 , 忙碌到早晨六点 , 此刻一整条街只有她一家营业 , “我这是薄利多销 , 没办法 , 特殊时期只能保本” , 庞婆婆有点疲劳也有些无奈 。
本文插图
与冷清的街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忙碌的武汉市各大医院 。 疫情期间 , 医生们每天都在与死神交锋 , 守护患者生命最后一道防线 。 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里 , 一场由同济医院和上海华山医院的专家们组成的专家小组正在进行一场棘手的会诊:为一名危重症患者突发心脏骤停进行急救手术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 审慎研究后 , 专家们决定对该病患进行床边ECMO植入手术 。
“肾上腺素给些 , 再给”“两支阿托品”……镜头记录下了手术的全过程 , 在患者颈部血管塌陷增加穿刺难度的情况下 , 经多方协调手术顺利完成 。 经过19天456小时的治疗 , 该病患呼吸机成功脱离 , ECMO完成撤机 , 全国第一例清醒状态下VV ECMO辅助治疗病人获得新生 。
本文插图
疫情发生以来 , 湖北共有超过50万的医护人员驻守一线 。 在《冬去春归》里 , 同属一个医疗队的田鹏伟、李妮夫妻被迫选了一场“异地恋”;长江航运总医院感染科专家医生许绿叶在一线奋战一个多月没能回家 , 会诊结束后带上速冻饺子回家匆匆看望了父母 , 又立即返回工作岗位 。 持续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让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们加深了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 。
推荐阅读
- 时评界评论■张洪泉:女子考科目一作弊头顶冒蓝光 作弊是找死
- [厦门广电]最新手段!厦门一女子被骗14万,手机遭远程操控!
- 『海南广电国际传播融媒体中心』中国“稻王”在海南诞生!亩产最高超2000公斤!
- 厦门广电:快跑啊!厦门一越野车倒车失控!三人瞬间倒地…
- 『新基建』让新基建释放更大潜能(人民时评)
- 「经济发展」【地评线】大江时评:提质扩容,让内需成为经济发展“主引擎”
- 『班列』新华国际时评:中欧班列载来东方暖意
- 广播电视: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管理规定: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制造虚假收视收听率
- 「厦门广电」聊天曝光!厦门一男子与网友裸聊甚欢!结果“小姐姐”下手了...
- 时评界评论:苗凤军:女护士遭解聘,不能不明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