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时评』冬去春归,3集影像“浓缩”两个月的守望相助( 三 )



『广电时评』冬去春归,3集影像“浓缩”两个月的守望相助
本文插图

虽然《冬去春归》只有三集 , 但在张伟看来 , 纪录片的精华不在于长短之间和线性记录 , 而在于内容价值和讲故事的方式 。 不过 , 三集内容分别由三位导演拍摄 , 作品风格又该如何统一?“策划时将影像风格化 , 叙事的风格、叙事语态规定好 , 而且会有拍成的小样片供参考 , 这也是系列纪录片的创作方法和规律 。 ”张伟说 。
不仅仅是一场记录
随着3月8日武汉最大的方舱医院休舱 , 《冬去春归》的“故事”临近尾声 , 经过近两个月的奋战 , 武汉乃至全国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 。
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肿瘤中心 , 康复出院的患者与医生们合影留念;在南京江宁 , 发艺造型师林明晨在为即将复工市民理发;首批返沪上海援鄂医疗队乘坐东航包机航班抵达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 转而 , 镜头又游走于北京、青岛、南通等城市 , 以及乌干达等国家和地区……

『广电时评』冬去春归,3集影像“浓缩”两个月的守望相助
本文插图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 这是片名的灵感来源 。 在《冬去春归》之前 , 优酷还出品了《中国面孔》《武汉日记》两部记录抗疫一线的纪录片作品 , 但与它们不同的是 , 张伟与团队将《冬去春归》定义为疫情类的人文纪录片 , “它不仅是记录历史、记录时代的影像 , 更是一种对今年特殊时期的特别‘纪念’和人们对于‘春归’的盼望 。 ”

『广电时评』冬去春归,3集影像“浓缩”两个月的守望相助
本文插图

在《冬去春归》第三集的结尾 , 已经在3月21日启动复工的武汉又热闹了起来 , 大人们带着口罩上下班 , 找寻着暂停已久的都市生活;孩子们带着口罩在公园里嬉闹;在武汉金银潭医院里 , 来自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副院长王振准备给医院里的医护人员做一次“巴林特小组”(一种科学的情绪抒泄) , 帮助他们在摘掉生活中的口罩前先摘掉心灵上的“口罩” 。

『广电时评』冬去春归,3集影像“浓缩”两个月的守望相助
本文插图

“一个春节不过又算什么 , 对于那些失去亲人的人来讲 , 我觉得这点(个人时间)的牺牲一点也不算什么 。 ”福建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尚医生对着镜头数度哽咽 。
片尾 , 没有过度渲染疫情控制住后的生活喜悦 , 反而一段来自医生、科学家、卫生组织专家等人关于传染病的解读和相关历史影像资料 , 令人对自然和生命产生敬畏 。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
“每年死于流感的人数全球接近50万”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差一天和差三天 , 情况都不一样”
“历史上 , 人口流动与传染病有很大很大的关系”
“科学可以拯救人类 , 科学可以拯救一个民族”
……
山河无恙 , 冬去春归 。 那些战“疫”中的人物和故事 , 将在人们的心中被长久记忆 。
编辑 | 叶晨玮 薛腾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