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食城市的北京为啥没有一家餐厅被入选亚洲50佳餐厅
“作为美食城市的北京”,period。
■网友的回复
大口君看过前排的答案,已经从16年、17年辗转来到了18年,在三月底,“亚洲50佳餐厅”第一次来到中国,开榜澳门,发布了2018亚洲最佳50家餐厅榜。
让我们先来看看此次上榜亚洲50佳餐厅的国家分布:
震惊的是,依然没有北京的餐厅出现!
今年中国上榜餐厅15家,港澳台餐厅以三倍的数量压过内地,香港占9家之多,上海只有UV与福和慧两家餐厅上榜,北京颗粒无收。
其实香港上榜餐厅居国内之首并不意外,这与其丰富的多元文化和成熟的餐饮体系不无关系。
港岛地,华洋杂处,从上世纪开始,有英国人漂洋过海,在这片小殖民地上继续着欧陆美食的格调和优雅;同时又有不少陆人移居香港,带着一盅两件的乡情,成就着粤菜茶餐。独特的殖民文化与中国元素交织,成为香港特有的情形,也奠定着这里更为开放的基调。
△Ronin的海胆螃蟹,中国香港
香港有句行话:“臭罂出臭草,靓米煮靓饭”,换言之,“美食无国界,只有食材的选择和用心的处理”。从Amber(新派法式+港式料理)到Neighborhood(意餐),从Ronin(居酒屋)到龙景轩(粤菜),香港包容的姿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拥有先进理念的餐厅落地,精选食材、严控出品已然也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餐饮体系,米其林倍出、优质餐厅遍地便也不足为奇。
反观北京甚至上海,却遭遇着尴尬的境地——中餐黯然,很难建立一套国际通用的话语体系,不乏众人叫好的餐厅,却迟迟走不出去,还记得去年上海《上海米其林指南》一出,老饕们都在愤愤“哪能都是洋餐厅粤餐厅哦?”
△北京的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人气远不如香港
以及进驻的星级餐厅又后劲不足,初初热闹一阵后就门可罗雀。这次在香港拿到13名的意大利餐厅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几年前开到北京一直不温不火。
从米其林开始,每次世界级的美食指南更新或者最佳餐厅颁布,都足以改变一家餐厅或是厨师的命运。这几年,国内也有不少饮食榜单颁布,比如我们的“Best100 中国餐厅榜”、大众点评的黑珍珠和新近发布的携程美食林。对于这些,全然不必奉为圭臬亦或嗤之以鼻,每一份榜单都有着可取之处和专业的精神,也有着自己的考量和不足,它只是一个引导、一份意见,提醒着经营者创办餐厅的初衷,以及人类对于美食的不懈追求。
就像阿根廷厨神Francis Mallmann 在 2013 年请辞 Best 50 评审时所说:
“Awards created a fictitious, hyper competitive ambiance for our cooking culture…cooking is a romance with produce, space, service, timing and silence.”奖项对我们的烹饪文化制造出了一个虚构,竞争激烈的氛围……烹饪应是创作,空间,服务,时机和沉默所交互的罗曼史。
■网友的回复
你吃你的,他评他的,哪儿那么累。吃自己爱吃的饭,让他们评去呗
■网友的回复
【作为美食城市的北京为啥没有一家餐厅被入选亚洲50佳餐厅】 这又不是什么联合国评选的,这种东西都是某些媒体自己收集材料评的,这个大厨的徒弟去了那家餐厅什么的裙带关系本来就是英法“美食界”最钟爱的切入点,这个媒体说有那个媒体就说没有,你信不信如果北京晚报来评,前50全都是北京的?
■网友的回复
北京是美食城市,你在逗我吗?
■网友的回复
有必要么?那些顶尖的优质餐厅根本不需要这个虚名。那些一流餐厅同样不需要这个虚名那些生意好的家常馆子、特色餐厅之类的,人多到接待不过来,需要么?
■网友的回复
因为土!不愿意花钱买好的体验!看看关于北京餐厅的回答就知道为什么了,充斥着涮肉,烧烤,简餐,茶餐厅。看看北京的大众点评水准和上海的点评,就会知道差距。不会吃不讲究怎么吸引来顶级餐厅?我问顶级港厨黄永帜为什么只在上海开不在北京开,他说北京高端餐饮很难。
■网友的回复
北京更多的是人口流动性带来的口味多元化,这并不意味着北京就是美食之都,应该说是口味聚汇之地。上述某个答案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北京这种公交车的日均流动数量都在千万级浮动的感受。区区上海不过几百万的流动量……全国唯有北京一家才有这种待遇。真以为港九美食北京没有?某港味餐厅你讲粤语和讲普通话,端上来的菜冷热都不一样……+++++好吧,踩完滨海乡村后我舒爽了,说明一下原因好了。北京高度人口流动性带来的弊端就是,在北京你几乎遇不到你吃不到的东西,只要你用心找,就必然能找到(为了牛皮不吹破,我决定将其局限在国内)。但这也导致了口味的驳杂使得餐馆无法保有足够数量的回头客来确定自身的经营理念。(某菜馆东北说淡,江苏说咸,咋办?)我经常告诉一些人,某某酒店的对内招待如何如何,口感如何如何。但最后只有一堆鄙视和质疑的眼神,而这就是北京面临的问题,美食在北京不是不存在,只是更阶级化和隐蔽化。当钱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漠视这个问题不再提起。就我去某国标饭店的经历来说,后巷那户人家的味道其实要更好一些,虽然都是一个人做出来的……还有一些类似家厨的方式在北京要更流行一些。可能他们会在饭店就职,但仅仅只是指导,真正的美味需要机缘巧合之后你才能品尝的到。我记得某厨曾在节目上口述其为军区首长做饭的经历,这种人北京有很多,问全国各地有几个?这些人做出来的食物,什么人才吃得到?即便点名说,当年给毛主席做红烧肉的那位,全国多少人吃过?他享受什么待遇你们都不知道,还能愉快的谈美食吗?……去淘宝上买,味道肯定不一样的。还说上海,那些餐厅并不是在做美食,他们是在做标准,而这种标准在北京并不适用。因为人口流动带来的口味多元化,使得北京你只能自己去找适合自己的口味,而非是能经由推荐便能品尝到适合自己的美味。你碰到了,你会觉得好吃,北京是美食之都。你碰不到,比如某处戏楼旁边做的烂白肚/臭鳜鱼,因为我的推荐,使得某位女性朋友对我抱怨了整整三年之久!但天晓得我以为喜欢卤煮的她也会喜欢那些东西的……所以在北京,你只有吃合适了,才会觉得是好的。赶上倒霉,你一个月都碰不到一家合适的……毕竟口味这个东西,在北京分化的非常严重,而不像一些国际化的餐厅一直是在坚持某些口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的。最后问一句说上海的那个,提黄永帜的你为啥不提李伯荣?他老人家现在可还是在做着菜的……
■网友的回复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而且我坚信最好吃的美食都在市井之中,也去过一些推荐的餐厅,但是排队到心累,有些服务态度也让人心塞,我不要求你态度多好,也不要求你能便宜,尼玛能好吃点吗?所以后来就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然后固定去吃。
推荐阅读
- 新浪有些新闻都在乱写,作为门户网站,有人管吗
- 在你的城市最美的是哪个季节
- 要找一个爱看书又爱健身的男票很难吗,在三线小城市
- 有哪些做得比较好的美食节目或者纪录片?
- 怎样评价美食剧《忘却的幸子》
- 去十渡玩是种怎么样的体验?
- 作为女生你穿过啥样的情趣内衣
- 多少钱,够一个人花一辈子
- 中国幸福感比较高城市有哪些~哪个城市你最喜欢~(谈谈客观的感受和主观原因)
- 为啥我欠这个世界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