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勤】李学勤先生对秦史与秦文化研究的贡献
【学人追忆】
作者: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刘钊教授在总结中国近现代以来文字学研究的学术史时曾经写道 , “李学勤涉猎面广 , 学问渊博 , 在甲骨学、青铜器研究、战国文字、秦汉简帛、文化史、先秦史诸多方面都深有造诣” 。 秦史和秦文化研究 , 在李学勤先生所进行的学术探索中只占非常有限的比重 。 尽管如此 , 他的学术关注 , 往往对学界有所引导 。 他的考察方法 , 往往对学界有所启示 。 他的创新识见 , 往往大大提升这一研究方向的总体水准 , 不仅在若干研究专题占据着学术制高点 , 有些认识将长期对秦史与秦文化研究的推进发挥引领和指导的作用 。
本文插图
李学勤先生(左二)研究团队正在研究清华简 。 资料图片
秦文物研究的先行者
对于秦史的总结 , 有学者走出了自早期秦史开始追溯 , 而并非仅仅考察秦王朝史、秦帝国史的学术路径 。 这一学术认识 , 其实李学勤很早就已经付诸实践 。
早在20世纪50年代 , 李学勤就对秦国器物多有关注 , 发表了《战国时代的秦国铜器》(《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8期)这样的专门研究秦器的论文 , 此后又在《战国题铭概述(下)》(《文物》1959年第9期)中 , 对易县和长沙出土的两件秦戈有所补论 。 《补论战国题铭的一些问题》(《文物》1960年第7期)一文 , 则根据对原器的目验 , 补正了对秦始皇四年吕不韦戈题铭的释读 。 在《关于东周铁器的问题》(《文物》1959年第12期)一文中 , 他赞同不以《诗·秦风》的“驖”字作为铁器出现之证 , 并从文字衍变的角度进行了说明 。 这样的论点 , 体现了学术上的高度清醒 。
发表于秦史研究热潮刚兴起之时的《秦国文物的新认识》(《文物》1980年第9期) , 是一篇学术内涵极其丰厚的论文 。 对新出秦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 并且通过这些材料“分析秦与东方各国文化的异同” , 对过去著录的秦国文物 , 也提出了新的认识 。 文中所分别论述的专题包括:一、不其簋与秦早期历史;二、春秋前中期秦器的序列;三、中山鼎与平安君鼎;四、秦郡县造兵器的新发现;五、论秦咸亭陶文 。
在《北京拣选青铜器的几件珍品》(《文物》1982年第9期)、《论河北近年出土的战国有铭青铜器》(《古文字研究》第7辑)、《〈中日欧美澳纽所见所拓所摹金文汇编〉选释》(《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10辑)等论文中 , 李学勤也论及秦器 。 《谈文水出土的错银铭铜壶》(《文物》1984年第6期)一文所讨论的铜壶 , 虽然是一件燕器 , 然而出土于秦代墓葬中 , 据推定 , 大概“是在秦向东方发展过程中流落到秦人手里的” , 因而也与秦史有关 。 其他如《秦公簋年代的再推定》(《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第13~14期)、《秦孝公、惠文王时期铭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年第5期)、《最新出现的秦公壶》(合著 , 《中国文物报》1994年10月30日)、《秦怀后磬研究》(《文物》2001年第1期)、《“秦子”新释》(《文博》2003年第5期)、《论秦子簋盖及其意义》(《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第6期)等 , 也都以真知灼见 , 推进了秦史与秦文化的研究 。
《战国秦四年瓦书考释》(《联合书院三十周年纪念论文集》)、《记秦廿二年石臼》(《秦汉研究》2007年)等论文 , 对于学者较少讨论的其他材质的文物遗存也进行了认真研究 , 提出了重要意见 。 关于石鼓文的年代 , 以往存在多种认识 。 他指出 , “与石鼓有关的《秦风》云‘游于北园’ , ‘北园’据出土陶器知在今凤翔 , 这对判断石鼓原在地和年代提供了新的线索 。 看来 , 石鼓大约为春秋中晚期的作品” 。 这样的判断 , 是有说服力的 。
《西汉金文中的咸阳》(《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 通过对一件西汉青铜器的研究 , 澄清了有关秦行政地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 其中涉及地名移用的人文地理规律 , 对秦汉北边的开发史 , 提供了新的文物信息 。
推荐阅读
- 冷先生讲:故事:民间故事之御赐木箱
- 「李先生」男子喜提758万大奖,中奖票差点被丢弃,结果……
- 陇先生TB■长城最西端甘肃最西部一处被人忽略的神秘古遗址:玉门小金湾
- 装修好的新房一天没住,在老家的翟先生忽然接到小区物业电话
- 「护士」同期感染 儿子愈后给妈妈当“护士”
- 「夏先生」因打错一个数字而痛失30余万大奖,彩民能否要求彩票店主赔偿?
- 科技先生:如果你家的电视还不能旋转,是时候换一台了
- 「987私家车广播」福州林先生怎么也想不到,自家床下有人...
- 「季先生」30万元银行存单全是假的,男子:我知道是谁干得!
- []700万先生孙悦尴尬!再次落选男篮大名单,北京队训练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