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坚持一个月不看电视吗,为啥

我一年不看都毫无压力。
【你能坚持一个月不看电视吗,为啥】 因为有电脑和手机。用不上电视。
研究、编程、看文献占电脑机时的百分之80-90。浏览网页5-10%,打单机游戏5-10%(主要集中在一两天做这个事)。
刷占手机机时的30-50%,但是这个比例在逐渐下降。微信1-5%,贴吧1-2%,新闻1-2%,看美剧等电视剧20-30%,接打电话发短信聊qq等忽略不计。极少数手游能达到10%。浏览网页5%,听音乐5%。
如果非要用电视,那么用PS4打游戏占33%,家庭影院33%,新闻33%。国产电视剧不愿意看。
在一个终端机的语境下说话,真正能消耗机时的东西有两样,一个是用户的刚性需求——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有的东西虽然耗时占比少,但对于用户可能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对于智能手机,用户接打电话的耗费机时占总机时的比例很多时候可以忽略不计,但能取消吗?不能。每个使用手机的用户都知道手机要是不能接打电话它就不叫手机,好比人不吃饭就会饿死。还有一个就是黏性需求,产品能让人莫名地感到无法脱离,而且很难理直气壮描述无法脱离的原因。这些东西的特征都是内容丰富/精深——是对应用户自身层次和生产生活需要的内容丰富/精深。比如,在大众这个层次上,内容丰富精深,所以对许多人有黏性,然而对于少数层次较高的精英用户,可能正在寻找其它的层次更高、更专业、气氛更自由的社区。刚性,是由利益需要驱动的,它很严肃,要求效率和纪律。
而黏性,由用户的生理/心理/精神需要驱动,很多时候它不过大脑,要的就是冲动,所以产品也就没那么严肃,比较宽松自由。
随着时间推移,刚性的东西逐渐压缩、演替。同时黏性的东西,逐渐分化,其中一部分沉淀下来变成刚性,一部分演化,一部分在形式上被淘汰。被淘汰的部分,称为过时的风潮。沉淀下来的东西,一方面烂大街走入千家万户,另一方面也在往高端发展。刚性的东西,已经非常完备发达,它们的发展路线就那么几条甚至走向衰亡,所以是比较容易预测的;黏性的东西处在快速变化的状态,比较混乱、不好预测。电视可以衰亡,但是它对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的革命。这种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不出门也应知天下事的观念,已经转化为一种刚性的东西。即使没有电视,你拿电脑和手机一样去做这些事情。而电脑和互联网,则给予了我们一种认识世界的同时有效地改造它的理念。以上都是在刚性的层面上探讨问题。在黏性的层面上,电视也开启了一个时代。在娱乐匮乏的时代,公众用以消磨时间的工具基本上都可以自制,而这些消磨的时间基本上没有好好得以利用,除了嫖赌抽,只有一少部分转化成经济效益,而嫖赌抽产生的效益也很难是正面的,难以得到当权者和公众的正视,想有效利用这部分效益,只有收归国有。但是这样一来就面向了权贵,能否对平民开放又成了问题,搞不好就民怨沸腾。出版业发展之后,面貌开始缓缓改变,小说家名著、武侠或是写淫秽,都被认为是不同程度的不入流。到广播时代,懂电子和半导体的人还有不少能够自制收音机,但是到电视,基本上没法子自制了。电视像一头饥饿的老虎,闯进家庭,吞噬公众更多的时间。如果说体面人看歌剧,青年人看电影,那么电视不会管你是什么人、什么身份,只要你有家,家有负担电视的钱,你就可以天天看电视。用不着逢年过节,清早起床打开看,下班回家打开看。甚至一天闲在家就是看。电视使家团结起来负担电视费用、享受电视服务,将公众时间转化为大量的社会效益,带动了娱乐行业,而国家也可以通过掌握电视影响每一个家庭。而电脑和互联网的兴起则完全是另一回事,科技的发展和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使个人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一开始是用于工作,后来电子游戏和网络发展,使得娱乐功能越来越高,而计算机性能提升、成本下降,以至于人手一台甚至几年一换。因为个人计算机通常只有一个输入端,所以爸爸在用,儿子便不能用,儿子在用,爸爸就得让儿子关机睡觉。这和看电视争着换台比较像,但是冲突更剧烈。即使是人手一台电脑,性能都不错,但家庭已被瓦解成个人,家庭成员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里都在干自己的事情。公众牺牲了家庭成员的亲密度,付出了更多时间,产生了更大的社会效益,养活了一大批人,用户获得了更大的满足,还可以从中获取实打实的经济利益。程序员群体不仅饭碗端得稳,而且还在社会上逐渐拥有了地位和话语权。
智能手机使公众开发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把一个人发呆的时间剥夺殆尽),甚至不知不觉榨干了公众用于自身发展的时间。年轻人很难用传统方式沉下心读完一本书、学完一门课程。时间被网格化、碎片化、像素化,用于智能手机这种体量的设备能做的事情。智能手机虽然使用便捷,但无论是输入还是输出,效果都不如计算机。不过智能手机的边界性、私密性,是制胜的法宝。比如把计算机借给熟人玩玩算不上什么事情,但是把手机借给熟人,一般仅限于紧急情况下接打电话。智能手机是当代青年个人主义的标志,也是未来公民隐私权的标志。偷看别人手机内容将和偷看别人日记一样可耻。智能手机将个人意志从家庭意志中剥离出来,借助互联网,促使价值观相仿的人合流,并且高效地配置社交资源。一言不合一键拉黑,一事不合一键截图转发。各种无效的、低效的社交都被省去了。而个人积郁的愤怒和喜悦,通过手机毫无保留地、随时随地地表达,最后像叠加的地震异常信号一样,反映了大问题,若是有人能够合理策划组织,像徐宾那样用一句话就打动人心,那就会演变成今日的HK。这样的快节奏,并不总是好事,但是这是社会发展的代价,公民需要在下一个世代到来之前,探索应对它的模式。拜智能手机所赐,泛娱乐化时代到来了,人人都可以给自己加戏。
下一个世代将是身临其境的世代。下一个世代将是云体验的世代。下一个世代将促使境遇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相互理解并相互包容、为彼此出谋划策共同进步。下一个世代,弄虚作假的成本会相当高昂;下一个世代,内行将很难欺骗外行。下一个世代,任何人为修建的实体墙和虚拟墙都会变得毫无意义。但是下一个世代也有下一个世代的问题。不同群体之间固有的敌意若是无法消解,这个时代将会见证前所未有的人性丑恶和道德沦丧。
■网友的回复
谢邀……刚毕业那年,被单位直接甩到了工地,就是那种手机只有E的地方,联通移动换着没有信号,没有wifi没有宽带,那时候流量还死贵。我能怎么办啊……慢慢也就习惯了,老滚5算是让我成功适应了没有网络的日子……
■网友的回复
我最近看的电视还是春晚
■网友的回复
我近十年间看的电视就是每年陪家人看的春晚…
■网友的回复
因为 9102 年了
■网友的回复
无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