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渭南文坛 | 郑直:故事里的白水辣子汤( 二 )


与友人边吃边聊之间 , 仓颉饭店老板奚张平先生信步走到桌前 , 握手与笔者寒暄 。笔者与其曾有数面之缘 , 算是老熟人 。说起辣子汤的来历 , 他一脸兴奋 , 滔滔不绝说起辣子汤前世今生的故事 。
美食 , 代表着生存智慧 , 传承着独特技艺 , 连接着亲情乡愁 , 承载着历史遗痕 。辣子汤也不例外 。
渭南■渭南文坛 | 郑直:故事里的白水辣子汤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白水当地辣子汤叫“河北辣子汤” 。当然 , “河北”不是河北省 , 而是白水人对白水地域的一种划分叫法 。一条北洛河 , 千年万年滔滔不息 , 它自西而东流经白水大地 , 把厚厚的黄土塬切割出一条东西向深深的沟壑 , 因而 , 当地人把洛河以北的地方称为“河北” 。“河北”有史官、纵目、北塬三个乡镇 , 住在那里的人被称为“河北人” 。
辣子汤就是出自“河北人”之手 。
辣子汤的起源已无法考证 。相传形成于多年战祸的古白水——彭衙 , 是一道陕西省级非遗美食 。公元前625年 , 在晋秦争霸战争中 , 秦孝公主动出击晋军 , 发起彭衙之战 , 希望一雪两年前的崤山战败之耻 。当时 , 辣子汤是行军、打仗时所用的一种简单、方便的“军用美食” 。后来传到民间 , 历经上千年的传承与改良 , 演变成了如今的辣子汤 。
渭南■渭南文坛 | 郑直:故事里的白水辣子汤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实 , 辣子汤不是它的本名 , 原名叫“操就” 。“操”是当地方言 , 筷子夹着吃的意思 。“就”是在吃馍、稀饭等食物时吃菜的动作 。两个词性不同 , 但都是与吃有关 。虽然“操就”这个名字地域特征非常明显 , 但念起来太吆口 。不知曾几何时 , “河南”边的人看着碗中那红红的辣子油 , 便随口称其为“辣子汤” , 一下叫到现在 , 名气大了 , 本名反而被人遗忘了 。
在白水 , 这辣子汤可是待客的上品 , 也是贯穿了人的一生的美味佳肴 。过去 , 只有在逢年过节 , 或娶媳妇嫁女儿 , 或有贵客登门的时候才能吃得到 。尤其村里每逢婚丧嫁娶 , 中午必有辣子汤 。
渭南■渭南文坛 | 郑直:故事里的白水辣子汤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奚张平说 , 每到村里有人“过事”时 , 主家大厨棚外烈火熊熊的炉子上架着一口大铁锅 , 沸腾着一层红辣子大油笼罩了一半的热汤 , 一脸得意的主厨胸有成竹地从一字摆开的装有猪肉片、猪血板、猪肥肠、豆腐、粉条、胡萝卜、凉粉等食材的脸盆里 , 用勺子挥洒自如地挖挖这个挖挖那个 , 随后 , 从一大搪瓷盆里满满当当地舀一大勺子油泼辣子 , “滋啦”一声 , 油花翻滚 , 一股白雾迅速升起 , 香味飘满整个小山村 。这一幕 , 成为众多“河北人”永远也抹不去的童年印记 , 长大后无论走到天涯海角 , 无论官当的有多大 , 香喷喷的辣子汤是他们想起来就流口水的家乡味道 。
从小吃着辣子汤长大的奚张平先生 , 虽然已在渭南工作多年 , 但他对家乡的情怀难以割舍 , 以弘扬家乡饮食文化为己任 , 倾力把辣子汤打造成名誉三秦的“饮食文化名片” 。
渭南■渭南文坛 | 郑直:故事里的白水辣子汤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奚张平饱含深情地说 , 辣子汤不光是让人吃得热辣、吃得痛快、吃得满足 , 它是一种文化的积存 , 一种思乡的情怀 , 是每个漂泊在外的白水人对家乡的浓浓思恋!
诚如在北塬长大、资深媒体人石先生所言:吃下的 , 是味道香醇的辣子汤!回味的 , 是时刻流淌在心底的那份浓浓的乡愁!勾起的 , 是时时浮现在脑海里的那份纯真灿烂的幼年印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