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90岁及以上老年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 )


既往研究表明 , 对于年龄超过75岁的患者 , 相比阿司匹林 , 服用华法林可降低栓塞风险 , 且不增加出血风险[9] 。 PREFER-AF研究认为 , 对于85岁以上老年人 , 相比无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 , 口服抗凝药(多为华法林)可降低栓塞风险 , 而抗凝的出血风险与抗血小板相似[10] 。 而有关90岁及以上房颤患者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研究则较少 。
本研究经随访发现 , 对于年龄大于90岁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 , 抗凝治疗发生栓塞事件的概率尚可接受(5.6%) , 且出血率并未明显增加(11.2%) , 证实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 与近期国外相关研究结果相似[3] 。 比较NOAC组和华法林组发生缺血性终点事件及大出血终点事件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但华法林组停药患者更多 , 考虑两组大出血及全因死亡无显著差异 , 因此停药可能与华法林需要经常抽血检测根据INR调整药物有关 , 不利于改善老年患者的长期依从性;另外一部分患者因出血而停药 , 对于大出血 , 一般是继续抗凝的禁忌 , 小出血和中等量的出血 , 待风险纠正后虽后续抗凝不是禁忌 , 但患者依从性变差 , 故可能导致停药率增加 。 结局共有19例全因死亡事件 , 通过竞争风险分析 , 将其列为竞争事件 , 避免过高估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
单因素分析发现 , 既往缺血性事件、血管性疾病、CHA2DS2-VASC评分≥2分与预后有关 。 再将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服用NOAC、高血压、血管性疾病病史、服用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纳入多因素分析 , 显示既往缺血性事件、血管性疾病病史、CHA2DS2-VASC评分≥2分是发生缺血性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 而对于出血的患者 , 既往出血史、HAS-BLED≥3分是其独立预测因子 。 故患者本身的疾病史是其预后的强预测因子 , 在临床上我们要注意详细询问病史 , 尽可能找出所有高危因子 , 对于高栓塞风险的患者需强化抗凝 , 加强教育 , 增强其依从性;对于高出血风险患者需注意加强监测 , 抗凝需谨慎 ,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 对于这些高风险人群需每3个月随访血管情况、用药情况 , 及时纠正小或中等量出血 , 停药或给予抗凝药物拮抗剂纠正 。
本研究局限性和不足:单中心 , 样本小 , 非随机设计的局限性 , 混合设计的研究 , 缺乏未进行抗凝人群作为对照 。
综上 , 90岁及以上房颤患者行抗凝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 , 既往发生过缺血性事件、有血管性疾病病史、CHA2DS2-VASc≥2分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缺血性事件 , 有出血病史、HAS-BLED≥3分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出血性事件 。
参考文献(略)
本文来源
赵烨, 王庆亚, 惠杰. 90岁及以上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抗凝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 24(6): 512-516. DOI: 10.3969/j.issn.1007-5410.2019.06.006.
『高血压』90岁及以上老年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插图
【『高血压』90岁及以上老年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