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三位实战大咖一文说透:升级版白酒酒庄该怎么做?( 二 )


“我们更应该立足本地的酒庄 , 立足自己以酒庄为中心 , 100公里半径500万人1000万人和他们做沟通和表达 。 ”孟跃建议道 。
据曲明安介绍 , 蒙顶也用9年的路径归纳了酒庄落地的核心要点——一是品质 , 二是品位 。
首先在品质上要形成核心工艺 。 蒙顶于2014年便成立了专家委员会 , 分别从三个不同维度指导执行团队 , 结合当地传承的酿酒工艺 , 改良成为独特的核心工艺 。 目前已经有一些酒体体现出来品质上的标志和标签 。 此外 , 蒙顶还和另外两个投资者组建了第三方大食品类检测公司 , 实时监控产品的质量的稳定输出 。
其次 , 执行团队需要有对时间的理解 , 把时间作为对投资者和执行团队的考量 。 时间不仅是对白酒生产过程中各个主要质量控制点对时间的要求 , 也是对蒙顶人为处事的要求和检验 。 屈明安认为 , 做酒庄需要耐得住寂寞 , 守得住坚持 , 要有对时间的认知 。
其三 , 注重品位研究 。 这一层面 , 蒙顶已与源坤鉴酒合作 , 成为源坤鉴酒实训基地 , 在品位传播上形成全产业链及白酒品饮文化上的引导与消费场景化的传播推广 。
最后 , 则是旅游+商业的综合联动 。 以中国白酒为主题 , 营造一个适合现代人生活的环境 , 并附着酒庄所在地人文为主的美好生活符号 , 带动酒庄主营白酒产业的发展 。
而在宁小刚看来 , 白酒酒庄需要有一般性概念 。 “在酒庄建立初期 , 大家就应该把概念两个字忘掉 , 多从本质、灵魂去考量 , 这是中国白酒酒庄长久发展的必要选择 。 ”
从一般性概念来讲 , 中国酒庄需要满足风土、原生和文化三种元素 。 即所选之地需要有山川、气候的先天条件 , 自己种植的原粮和跟自己文化匹配的品牌 , 再辅以特色与生活习惯相适应的文化 。
宁小刚口中的故事并不是指编造的故事 , 而是从小处着手的“朴素之美” 。 建造的酒庄应该是在本土基础上 , 代表当地文化特征的地方 , 同时注意形式感和调性的搭配 。 在宁小刚看来 , 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艺术家 , 有的住得深一点 , 有的住得浅一点 , 因此酒庄的所有产品都需要讲究美 , 最终使得白酒酒庄的产品和颜值与审美情趣相匹配 。
最后 , 宁小刚也表示 , 白酒酒庄需要具备体验之美 。 做到酒庄景点化、住宿民宿化、食材家养化、酿造参与化、定制个性化 , 用美学打造真正的白酒文化 , 与年轻消费者接轨 , 与国际化的消费者接轨 。
白酒酒庄从何获利?
对于经营者而言 , 无论是传统模式还是酒庄模式 , 最终的目的都是盈利 , 那么酒庄模式应该如何盈利?
关于如何掌握第一批粉丝的问题 , 孟跃表示 , 如果有1000个粉丝也就等于有1000个付费会员 , 每人交1000块钱会费 , 也就是100万的收入 。 再通过全员营销 , 邀请家庭成员去酒庄聚会 , 讲好故事和卖点 , 为消费者创造内容和价值 , 这就是在第一批粉丝上做的功课 。
除了粉丝外 , 员工也是酒庄消费的点 。 孟跃表示 , 这里并不是指员工自身消费 , 而是将员工裂变为员工家庭 , 通过员工在本地创造口碑 , 创造新的流量 。 这一点上 , 孟跃认为对待散客旅游形式的回厂游需谨慎 , 这样的模式声势大 , 买单却少 。 “所以全员营销就是先搞定本厂的员工的家庭 , 才有能力扩展更大 , 如果连自己的中高层和资源都不愿意贡献 , 最终只是做个贡献 。 ”
孟跃提出 , 做酒庄应该回归特色文化 , 而不是大量投资 , 无论是做工业旅游还是做观光工厂 , 都需要把特色做出来 。
屈明安则认为白酒酒庄有直接和间接两个层面的盈利点 。
直接盈利点层面 , 酒庄需要拥有一款代表酒庄价值与品位的固定产品 , 比如蒙顶初期打造的洲际熊猫酒 , 便是利用雅安区域优势完成初期流水 。 在前期推广主要是面对目标客户群的品饮习惯培育引导为主 , 主要表现在商务活动赞助、意见领袖赠饮、协会活动赞助、对标名酒盲品品鉴推广活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