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减刑”将被调查:为何惩恶比救赎更加重要?
“打死劝戴口罩者”事件持续发酵 , 涉事男子先是被挖出16年前“杀害女友”被判无期徒刑 , 紧接着又被指出历经“多次减刑”(9次)数月前获释 。 坦白讲 , 就“打死劝戴口罩者”的事情 , 已经是确认的事实 。 甚至 , 包括他16年前“杀害女友”的事情也是既定的事实 。然而 , 就是这样一个“积极改造”的“悔过典范”(减刑的主要依据指标) , 却又再次面目狰狞 , 将邪恶之手 , 伸向他(她)者 。 具体的案情细节 , 报道已经够多 , 这里就不再赘述 。 但是 , 对于一个“罪恶的灵魂” , 我们该不该去宽恕 , 如何去宽恕 , 基本的尺度是什么 , 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 法理的惩治尺度中 , 还不是“为惩治而惩治” , 而是“为救赎而惩治” 。 这其中存在两个层面的考量:其一 , 惩治的存在 , 是为保护受害者和公众的利益 , 同时 , 也是为让犯罪者知道后果自负的存在;其二 , 惩治的存在 , 是为救赎犯罪者 , 让其知道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 , 同时 , 也是对社会中有违法犯罪动机群体的一种震慑 。总的来讲 , 惩治的意义 , 更倾向于“救赎和打捞” 。 只是 , 问题可能就出现在这里 , 既然要“救赎和打捞” , 言外之意 , 就是要对罪犯有信心 , 不去一棍子打死 , 由此“减刑”就应运而生 。 事实上 , 世界各国在面对罪犯的问题上 , “减刑”都是普遍存在的 。但是 , “减刑”既然是针对“罪犯” , 那么程序上自然是严格的 。 因为 , 我们很清楚 , 将一个曾经有过犯罪经历的人放回社会中 , 起码的前提是 , 他(她)不会再次对社会造成伤害 。 当然 , 这是理想的状态 , 也就是“减刑”起到“救赎和打捞”作用的积极可能 。可惜的是 , 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能被成功的“救赎和打捞” , 再次回到我们的社会当中 。 这种情况下 , “惩恶”就是底线 , 而“救赎”只不过是可遇不可求 。 所以 , 就“打死劝戴口罩者男子”而言 , 他可能就是一个不知悔改的人 , 只不过为重获新生 , 看起来有所收敛而已 。 并且 , 相关部门已经回应 , 将会核查“多次减刑”的情况 , 就说明也不排除“减刑程序”可能存在的“不合规” 。“杀害女友” , “打死老人” , 无论如何也很难与“积极改造”勾连起来 。 作为社会来讲 , 他“杀死女友”后 , 无论是道德上 , 还是法理上 , 已经给出最大的宽恕诚意 。 可惜的是 , 历经多次减刑出狱后 , 却再次犯下命案 , 这着实让人感到无法理解 。说实话 , 这种时候 , 他讲任何理由 , 都是苍白的 。 如果说 , 16年前“杀害女友”的时候 , “主动自首”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救赎” , 那么16年后打死老人的事实 , 他就是再怎么表现的“真诚” , 也都会显得虚伪不堪 。 毕竟 , 在“十恶不赦”面前 , 所有的行为都会显得蹩脚可笑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 他想获得新生 , 这没什么问题 。 问题在于 , 获得新生并非只是出狱那么简单 , 而是要从根本上改过自新才行 。 要不然 , 监狱终究会成为“故居” , “断头台”终将会等到他伸出脖子 。 所以 , 做人不能太放肆 , 要不然终究会亲手把自己埋掉 。要知道 , 我们期望犯罪者得到新生 , 但是 , 却不期望犯罪者再次作恶 。 所以 , 对于“减刑”来讲 , 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 , 最好不要轻易“减刑” 。 因为 , 草率的宽恕一个“恶魔” , 意味着给阳光世界按上一颗定时炸弹 。 就如劝说戴口罩的七旬老人 , 他只是讲出最基本的“公共规则” , 却成为“恶魔”手下的冤魂 。不过 , 我们这里还是要搞清楚一个基本事实 , 就“打死劝戴口罩者男子”而言 , 他还是绝对的恶 , 这也是公众之所以质疑“多次减刑”的主要依据 。 因为 , 就常理而言 , 他既然能获得多次减刑 , 就说明改造的不错 。 可是 , 从他嚣张跋扈的样子来看 , 分明还是一个“恶棍” 。这种时候 , 质疑就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情绪 。 毕竟 , 作为惩治过程 , 最起码的尺度 , 也是要限制住罪犯再次作恶的可能 。 至于 , 罪犯有没有改过自新 , 又是另外一回事 。 因为 , 比起救赎罪犯 , 保障无辜公众的利益更为重要 。事实上 , 犯罪行为有很多种类型 , 但是 , 就“打死劝戴口罩者男子”而言 , 他的两次犯罪行为 , 都是主动的恶 , 而非被动的恶 , 这种情况下 , 就算再强调“脾气暴”的问题 , 也不会有人去听 。 甚至 , 作为他的家人也会因此感到“绝望” 。 毕竟 , 他是真的没有改变 , 只是在监狱中度过15年而已 。主动的恶 , 其实就是主动伤害别人的恶行 。 比如他“杀害女友 , 打死老人” ,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 , 女友和老人都是比他更弱势 , 但凡他能克制一点 , 就不至于闹出人命 。 甚至 , 作为他的女友 , 以及劝说他戴口罩的老人 , 可能只是言语上的争辩而已 。 可是 , 作为他 , 却使出致命的打击 。而被动的恶 , 很大程度上 , 属于失手导致的惨剧 。 也就是 , 从事情的发生上 , 并不是明显存在必然性的结果 。 说到底 , 就是犯罪者根本不想伤害任何人 , 也根本没有伤害人的意图 , 只是随着事情的失控 , 以保护自己为前提的情况下 , 对他(她)者造成不可逆转的超限性伤害 。于此 , 在“减刑”的问题上 , 更适用于“被动的恶” , 也就是出于无奈的一种犯罪行为 。 比如 , “防卫过当” , 或者“情势所迫” 。 这类问题在具体的犯罪行为中 , 也是比较常见的 。 作为犯罪者来讲 , 可能确实人品没问题 , 只是阴差阳错犯下大错 , 这种时候 , “救赎和打捞”的意义 , 就显得很重要 。因为 , 在他(她)们的认知中 , 并没有伤害人的意识 。 这样的一类犯罪者 , 如果经过积极的改造 , 再次放回社会之中 , 应该很大程度上 , 不再会对社会产生危害 。 所以 , 对于“减刑”来讲 , 既要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 , 也要遵循基本的人性是非 。 要不然 , 很容易让“救赎”走样 。当然 , 作为“减刑”来讲 , 程序上一定要严谨合规 。 这并非是“看起来”表现不错的问题 , 而是有没有“彻底悔过”的问题 。 虽然 , 作为“减刑”的认定 , 并不能保证犯罪者一定就能不再犯罪 , 但是 , 如“打死劝戴口罩者男子”这样的犯罪者 , 总还是有些说不过去 。 于此而言 , 核查是必须的 , 而且还要更加严谨 。原创文章 , 谢绝转载 , 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
推荐阅读
- [江某]普宁一酒水仓库遭窃,警方调查揪出“内鬼”!
- 长城网:调查|石家庄:非机动车道“玩消失” 多数骑车人走错
- 『张大奕』蒋凡在阿里内网致歉,恳请公司对自己调查
- 『杭州网』高速上淤泥“绊”住了一车配件 高速交警连续调查数日“揪”出肇事车
- 【今晚新闻版块】找人代缴学费,一留学生被骗20多次!济南警方调查发现
- 『内蒙古晨报』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委员会农牧业委员会主任、民革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巡视员、副主委吴平接受监察调查
- 「毒狗」投毒杀犬案再现北京海淀!事主展开调查,证据直指老邻居!
- 「滨州传媒网」市民在超市买到超期面条?超市:调查清楚后将积极解决
- 『就业』国家统计局: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下降 新增就业人员229万人
- 「潇湘晨报」长沙多部门联合调查黑加油车,案情败露嫌疑人跳入水沟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