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北京人,在考场上碾压外地各省前几名的学霸是啥感受

这是我在另一个帖子里的回复。匿名的原因是细节太多了,怕暴露当事人的隐私。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134980/answer/202498001
“复仇的快感,不打不相识的至交”
匿名了,卑微的献出的首答
我大学在帝都某大学的理科实验班2006级,那年各省分数线比清华北大高一点。身边各省前几名的,680的690的比比皆是。有个考了660的,自我介绍时说“我考了高不成低不就的660”。我们系大致就是这种情况。
我是北京的,大一曾经被某个浙江同学鄙视“你们北京的永远考不过我们,你们北京的如何如何”。这句话彻底激怒了我,而我也用事实回击了他。
我高中搞过一段时间全国数学物理竞赛,进过全国总决赛,虽然最后名次不是很拔尖,但是在同龄人间也算有一点天赋。而我们系的特点就是考试难度极其变态,不少需要竞赛思维(我们的数学老师曾经是奥赛金牌出身,出题习惯可想而知)。我靠着这点小聪明+吃老本,居然大一搞了年级第二,让浙江人大跌眼镜。大二上半学期轻松搞定年级第一,说实话我也没想到这么顺利。
大二下半学期发生了一件事情:我那个学期要搞一个科技竞赛,做个作品。竞赛时间和期中考试时间恰好冲突。而我的作品在临近评比时意外损毁了需要重做,期中考试又迫在眉睫,同学都建议我放弃竞赛,毕竟期中成绩占期末30%。而我思考了很久后决定两个都要,晚上在实验室熬到11点做作品,然后去自习室熬到凌晨1点复习。结果...我不仅拿了我们学院那届科技竞赛的唯一一个奖(忘了几等奖了),期中考试还拿了年级第一。说实话那段时间我信心是有点爆棚了,总觉得我绑了一只手你们还是干不过我。你们还是各省前几名。以后新闻报纸上再有吹外省人能多能考试,吹得越高,其实反过来是在捧我啊,呵呵。总之那段时间实在是有点飘飘然了。期末考得很浪,掉到年级第二。那年的年级第一(称他小L吧)后来和我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现在想想自己真是无聊。
我们当时那么强调年级第一第二,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有个优秀生名额,全年级可能就一两个,换句话说第一能得到第二可能就得不到了,而我们觉得把这个荣誉写进简历很牛逼哄哄的(真是图样图森破)。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大三结束时有一个出国交换本硕连读的项目,本来名额就不多,而且有好几个合作学校,去最好的那个学校的名额更是少之又少。
到了大三,我和小L继续为了年级第一争暗自较劲,把第三名甩开好远。不过当时英语成绩成了我的另一张王牌。我发现我们系虽然理科高手比比皆是,但是英语普遍不好。而英语好的大多是女生,她们的理科离第一集团那群BT有一定距离。我的英语不是自夸,词汇量有一万。L和我不一样,他英语一般。大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我简直是在享受考试,很多科目都是一半时间就交卷,两科年级第一(微分方程和波动光学),剩下N科年级第二,14门课有11门在90分以上,平均92.75,把第二名甩开两分以上。不过后来发现这些成绩都浪费了,因为出国选拔不是只看成绩。我虽然顺利通过了出国选拔去了最好的那个学校,然而小L以第二名的成绩居然落选了(面试没发挥好)。更有意思的是,大一鄙视过我的那个浙江人以40+的年级排名,经过我指点面试之后,居然和我一起去了同一所学校。我们一下子成了至交。而小L也很快想开了。那个暑假我也突然释然了。
【作为一个北京人,在考场上碾压外地各省前几名的学霸是啥感受】 现在回想起这段经历,觉得自己真是又功利又狭隘。过于重视能写进简历的那些东西,忽视了个人软实力的积累。如果说有什么收获,那就是满足了一下高中时没当过年级第一的那份虚荣心。现在大家都毕业多年,争夺年级排名奖学金那段历史,那点恩仇,早已成为笑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