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蜡烛是啥材料制成的,为何许多穷苦人家的孩子买不起蜡烛。?

给 @谢聪补充一下蜡烛是用动物的油脂,通常为牛脂所制成。牛脂汽化温度在230度左右,而燃点则略高于300度。主要有效成分是甘油三酯。
蜂蜡也是蜡的重要来源。中文的“蜡”字的从虫部首。蜂蜡基本不含甘油三酯,而是16碳的酸(棕榈酸或棕榈油酸)与30个碳的高级醇形成的高级酯。一种产自四川的白蜡虫,会在白蜡树上分泌一种白蜡,质地洁白而细腻,被称为“川蜡”,在国际市场上则又被称为中国白蜡。
鲸蜡也是蜡的重要来源。由各含16个碳的棕榈醇与棕榈酸形成的酯。
植物蜡主要产自热带的棕榈树、漆树、小烛树、甘蔗等,比动物蜡来源更为稳定。其中棕榈蜡高度类似鲸蜡。
19世纪初,法国化学家舍夫勒尔发现,把油脂水解后得到的硬脂酸,比油脂(主要是甘油三酯)更适合做蜡烛使用。
现今通常已改用石油副产品石蜡(主要是饱和烷烃)所制成。
来自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C%A1%E7%83%9B在石油化工发展之前,蜡烛的原料来源太少,动物油脂,尤其是牛油脂来之不易,产量太少,价格太高,一般老百姓家里消耗不起。中国古代往往是用油灯,比如豆油灯。油灯是一种照明用具,依靠燃烧液体脂肪发光。
【古代的蜡烛是啥材料制成的,为何许多穷苦人家的孩子买不起蜡烛。?】 由三部分组成:承油容器、油和导油的捻子(灯芯)。容器一般为金属或陶瓷等耐热材料制作,形状很多,最简单的是用一个小钵加上油和捻子制成的灯盏。地中海地区传统使用橄榄油、中亚使用酥油、中国传统使用豆油等。捻子类似蜡烛的芯,为多孔的纤维质地,通过毛细作用吸油,本身则燃烧得很慢。中国传统有用禾本目灯心草科的植物灯心草(Juncus effusus L.)干燥的茎髓做捻子的。
来自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2%B9%E7%81%AF相比蜡烛,油灯的成本就低多了。而且油灯制作很简单,一个杯子、几根棉线、一勺豆油就能做一个油灯,实在是很方便。不过,对于穷苦家庭来说,豆油显然属于奢侈品,拿来吃都舍不得,何况是用来烧了。
■网友的回复
古代蜡烛主要分黄蜡和白蜡两种。黄蜡是蜂蜡,起源于汉代,真的是属于奢侈品,只有有钱贵族才会一点一屋子搞个烛光晚餐什么的;白蜡是白蜡树上生存的白蜡虫的分泌物,起源于唐代,到宋代时候开始大规模养殖,所以宋代开始蜡烛就逐渐便宜了。动物油脂的确是蜡烛原料的一种,但是那种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蜡烛。因为动物油脂熔点远远比蜡低,所以东汉时期的灯烛很多是以动物油脂为原料,掺一些蜂蜡或者外面裹一层以固定形状,做成成本较低的山寨版蜡烛。形状也就不像真正贵族用的蜡烛那样细细长长的,而是又短又粗。至于为什么穷人孩子点不起蜡烛,这个跟价格关系不大,以前穷人的孩子买不起蜡烛和今天偏远农村用不起电灯一样,温饱尚且解决不了的时候,根本没有闲钱给你买蜡烛买灯油买电灯泡。一个彩蛋:蜡烛在奈良时代(唐朝)从中国传到了日本,但是在江户时代(明清),日本人把另一种制蜡烛技术发扬光大了(不知道具体是不是他们发明的)——从野漆树的果实中提取木蜡,制成蜡烛。
■网友的回复
这问题真是何不食肉糜的翻版。 还蜡烛呢。古代中国穷人家是连油灯都点不起的,何谈什么蜡烛。
■网友的回复
温饱尚未解决,加班什么的都是消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