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航空业“艰难时世”:航司大幅调减国际航班 产业链上下游迎大考
文章图片
财联社(北京 , 采访人员 李丹昱)讯 , 在国际航班大幅调减新政背景下 , 各大航司纷纷调整航班计划 。 3月29日 , 海南航空发布通知称 , 从当日至5月2日期间 , 仅保留运营北京至加拿大多伦多、比利时布鲁塞尔两条航线 。 至此 , 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东方航空、海南航空、春秋航空等国内主要航司均已完成国际航班调整 。
民航评论员綦琦向财联社采访人员表示 , 国内疫情好转给航司复苏提供了机会 , 尤其是复工、商旅等活动的正常开展 , 使国内航线有所恢复 。 但国际航线调整则将延长航司的调整期 , 使其二季度业绩持续承压 。
产业链上下游承压
航班调减后 , 航权时刻能否保留一直被业内质疑 。 民航专家林志杰透露 , 对于受到影响的国际航线 , 有关部门会争取为双方航空公司保留航权、时刻 , 积极协调解决特殊时期航空公司运营面临的具体问题 。
"随着国内疫情受控 , 二季度国内航线运营情况应该会转好 , 周转量下滑的幅度有望缩小 , 有利于缓解国际航班调减带来的影响 。 "林志杰对采访人员表示 , 目前疫情对海外航司的影响更为严峻 , 疫情在海外迅速蔓延 , 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航班受到影响 。
日前 , 民航局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继续调减国际客运航班量的通知》(下称"《通知》") , 要求国内每家航空公司经营至任一国家的航线只能保留1条 , 且每条航线每周运营班次不得超过1班;外国每家航空公司经营至我国的航线只能保留1条 。
根据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 , 三大航2月旅客周转量跌幅均超80% , 其中 , 南方航空下降85.11% , 东方航空下降83.74% , 中国国航同比下降80.5% , 而海航旅客周转量降幅达93.49% 。
随着各大国际航班调减计划实施 , 这一跌幅或将延续 。 民航局方面表示 , 从3月29日到4月4日 , 计划的国际客运航班量降至108班 , 这相当于在疫情爆发之前全国国际客运航班总量的1.2% 。 同时 , 为防止机上旅客过于密集 , 还要求各中外航空公司需保证抵离我国的航班客座率不得高于75% 。 据此测算 , 3月29日到4月4日 , 预计通过航空口岸入境的旅客人数日均从25000人会下降到4000人左右 。
据了解 , 除海航外 , 国航分别保留了北京、上海和成都始发的23条国际航线;南航将保留18条国际航线 , 其中15条为广州往返;东航保留20条国际航线 , 其中18条为上海始发 。
智库亚太航空中心发布警告称 , 除非政府介入 , 否则世界上大多数航空公司将在5月底前破产 。 在疫情较为集中的意大利 , 往返于米兰国际机场的航班也已全部暂停 , 意大利航空公司正处在破产的边缘 , 意大利政府已经宣布计划将意大利航空公司重新收归国有 。
奥地利航空公司、布鲁塞尔航空公司等航企已开始暂时性全面停飞 , 其中奥地利航空公司将停飞所有常规航班的时间延长至4月19日 , 公司7000多名员工几乎全部转为短时工作 , 以获得奥地利政府经济纾困计划的支持 。
而航司停运、调减航班对制造商、租赁方亦造成冲击 。 3月中旬以来 , 737MAX停飞和新冠病毒全球蔓延令波音股价暴跌 。
"波音、空客两家公司基本瓜分了全球客机供应市场 , 对供应商和客户都具备强大的议价能力 , 所以波音并没有储备大量现金的习惯 。 "林志杰认为 , 在特殊时期这也成为"危机"的源头 。
大量空勤人员"待飞"
随着全球航班断崖式缩减 , 越来越多的飞行员、空乘受到影响 。 法荷航、北欧航空、瑞士国际航空、达美航空等海外航司均已出台裁员、合同调整及薪资调整等政策 。 其中 , 北欧航空临时裁员人数达10000名 , 占其总员工人数的90% 。
国内方面 , 据山东航空相关工作人员向财联社采访人员透露 , "目前不少空乘、飞行员处于待飞状态 , 很多人2月份飞行时长不到20小时 , 收入锐减成为飞行员、空乘等航司工作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 , 空乘2月份工资拿3-4千元的不在少数 。 "
推荐阅读
- 港股挖掘机@联合航空(UAL.US)已减少5月90%的航班计划 预计6月将延续此趋势
- 界面新闻■4月26日起,东航太原飞北京航班将全部转至大兴机场
- 中国新闻网■回国航班超售甩客、坐地起价?谁在借机生财?
- 航空业:惠誉下调达美等多家航司至“垃圾级” 特朗普:必须得救航空业
- #巴菲特抛售#股神看空航空业,困难重重前景堪忧,巨人波音将就此倒下?
- 「潮汕老高擒妖股」中航电子:航空业务快速增长资产结构优化增厚业绩
- 旅客退款股东撤资 全球航空业面临艰难时刻
- 每日经济新闻@机场柜台高价售卖国际返程航班机票?东航回应
- 『INSIGHT视界』东航国际航班被曝超售:大批留学生滞留 柜员现场高价炒卖飞机票
- 通用电气航空:美国航空业成就GE增材,中国航天崛起能否再造铂力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