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让自己奋斗一生的目标是啥( 二 )


轮回模式就是习惯性思维导致的习惯性行为,也就是因为思维模式一直在这个习惯中出不去,所以行为也就呈现一种习惯模式,难以出去,而是在不断重复,这就是轮回。这个习惯性思维是什么呢,那就是总是站在自己使用的那个身体的角度去看问题,为它的延续而服务(比如说婴儿时期就开始这样做了,这个所谓的思维模式已经成了生命内心深处的思维冲动,或说条件反射),而不是回到真正不变的感知角度,也就是那个不变的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一切。也因为这种执意要延续身体的思维方式,把很多不利于该目标实现的境遇看成是痛苦,于是因为这种延续,只能在苦乐中各种反复。而当人的思维模式回到这个真正不变的感知角度去看待一切时,那么轮回就不再出现了,也就是人将发现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快乐。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既然已经说了是生命内心深处一种思维冲动模式,真的能克服吗?这里就需要我们去自身体会感觉下一切现象的不稳定性,和神经波动与这些感知现象的内在波动联系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认知到的一切,说到底是在需要神经波动来处理反馈,而神经波动显然是一缕缕的,而不是一个没有任何间隙的所谓直线,那么只要我们能捕捉到神经波动的间隙,那么就可以不再被神经波动被迫影响,而这样也就有机会打破这种思维冲动模式了。具体方法可以是:
请去细细体会你认知到的各种事物的变化,和你的感觉器官,和此时的思维波动(或说神经波动)直接的内部联系。比如在你看到这堆文字时,是否去体会过这堆文字其实在随着你的视神经的波动,在微妙的各种变化呢?这种波动,也是思维波动,是深层次的,如果能将这种微妙变化体会的越来越清楚,那么就会越来越能接近那个每一缕神经波动的间隙,也就可以从间隙里窥见到那个神经波动未产生时当下本身。而要做到这点需要讲自己的注意力足够集中,也就是不受那些浅层思维的影响,让浅层思维暂时平息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做到,这就是所谓的入定。而体会这种变化,就是修习观照。这里说的只是视觉,还有其他四种感觉,都是属于同样的,气味的微妙变化,触感的微妙变化,味道的微妙变化,声音的微妙变化,细细的集中注意力体会,就会明白所谓认知到那个事物,毕竟那个事物的呈现都是和你的各种神经波动相连的,所以当然从来都不稳定,只是自己没有去细细体会,误以为那是稳定不变的。而说到这些事物,如果体会的对象是所谓的身体和样貌呢?比如,通过触感体会身体的各种触感,包括皮肤的各种变化,包括内脏器官的各种变化,体会的更细,甚至可以体会到血液的流动,呼吸的变化,比如怎样从身外进入的身体内,又是在怎样在身体中游走,出了体外的。再比如,他人的样貌,犹如这堆文字那样是怎样在微妙变化的,体会的越来越清楚,自己和他人就会越来越有波动感,变的像像素那样,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散各种变化的信息,就会越来越明白什么叫如梦如幻,如露如电。这也就是看山不是山,因为眼前的山已经是分散波动着的一堆信息,自然不再是自己没有注意前的所谓一座整体的山。也就是红尘的确可以看“破”,而且这里的看就是看这种感觉,而不是什么形容某种思想境界而已。而此时此刻,你还会觉得自己的身体是需要保护的吗?毕竟这个身体无时无刻都在这样随着一缕缕思维波动而变化啊,是离散的,需要保护什么呢?你就会发现一切不过是感知到的各种信息,并没有任何坚定的实体在那。唯一坚定的恰恰是感知本身。于是,你就打破了任何内心排斥,这些本身都是可行的。就看你愿不愿意做了。
或者这样说:感知的一切都是波动下的各种成像,不同的波动会有不同的成像,而这里的成像是指五种感觉内容,而不是单单的视觉内容。下面是对以上这句话的解释。而这些波动中有个根本波动,频率很快。是和你的意识的或说你思维的根本波动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当人能够直接体会到这个波动的时候,就会明白一切包括自己都只是波动下的各种成像,并没有真正的稳定的实体在,而当人误以为自己和自己认知到的其他东西是隔离开的,那么这就是妄想,因为这是不符合事实的。而所谓的事实一直如此,所以,只要有所谓的波动,就有你所认为的所谓物质世界的种种,然而,所谓的物质其实只是一组组波动的成像而已,当下就是如此,从来都是如此。
如果对它为什么可行或感知为什么永恒,还有什么困惑,欢迎留言。
一个人只有亲自体会到了这一步,才是真正的生而无憾,因为这是他婴儿时期就想要做到的,也就是内心深处从来都想要做到的:摆脱一切痛苦,获得永恒的平和与快乐。既然已经无憾,自然就已经完成了使命。到那时,他便可以自由的做或不做任何事情了。而此时,他往往没有任何主动寻死的理由而会愿意分享这个方法和理论给自己身边的人,并因此而更积极和善的与周围人相处,从而让自己有机会能和更多人分享。
■网友的回复
应邀
自从青年时遇到了佛法,就已经发愿尽一生,尽未来一切生,弘扬佛法,自利利他,普度众生,尽成佛道!众生无尽,我愿无尽!
■网友的回复
三个:1.给尽可能多的篮框加网2.为没有条件的地方建球场,为当地少年儿童提供基础的训练3.尽可能多的收集旧书: 名著,科普,故事,绘本,字典,艺术等等种类,送往需要的少年儿童手中
■网友的回复
穷,不想自己年纪大了被人说这个人被剩下是因为没房没车没存款不够优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