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内心的谴责?

我们现在在粪坑里,最好的解脱是从粪坑里爬上来,而不是在粪坑里去寻思大粪的味道。爬上来后所能做的,是远离粪坑,而不是怀念大粪的手感和气息。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最好的减少谴责,是以后不再做。佛教说最好的忏悔,就是不二过。错一次就够了,以后不再错,就是大智慧。以后少杀生,不吃活的,菜市场随手买个什么拿去放生,都是饶益有情。都是菩萨行!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圣人不是从不犯错,而是知道错误不可以有下一次……??此答案转载自新浪微博-嘉言嘉话
如何减少内心的谴责?
?点此下载???????????????????????????????????????????????????????????????
■网友的回复
感恩题主开题!
佛教把掉悔放在恶法中您说的 "内心的谴责" 若落入掉悔 就是自己将自己放在地狱中有许多人 做错事 都做忏悔 讚叹!但若 忏悔 不觉 而落入掉悔 就是自己将自己放在地狱中 不是佛教所鼓励的佛教徒 对已发生的因缘 尊重它 不会因已成为事实的事 而掉悔我们检讨 面对问题 解决问题 放下问题我们 着重于 改善当下及以后的因缘如您的例子:已经杀了 忏悔 以后不再做是最重要的佛教徒 尊重 世间所有的事实 (尊重 不代表同意)不会因 各种因缘 而产生忧悲恼苦就算能力还不够 落入 忧悲恼苦时 当自己觉知 就会立即 回到正途所以 练习 尊重 世间所有的事实 是重点之一:1. 自己不如法 检讨 面对问题 解决问题 放下问题2. 别人不如法 这是别人的因缘 若有缘 能帮得上的 就给些助缘 若帮不上硬帮 很可能是孽缘若能如此 自己 起码 不会落入掉悔不落入掉悔 在佛教徒 来说 是防守端积极的 佛教徒 是 时时 练习 觉知观察五蕴 (修习四念处)(但防守端的知见 一定要先建立 没不落入掉悔的能力 您一起修 很可能又被拉回原来的掉悔)当自己有 觉知观察五蕴 能力时没烦恼时 练习 觉知观察五蕴有烦恼时 练习 觉知观察 苦集灭道能由 (四念处的)身念处开始练习的人久了 会 亲身体验体会 初禅 二禅能达到 二禅 的状态 会 让自己 较能 亲身体验体会 "觉" "如实" "不加油添醋" 的方向若能再深入 觉观 苦集灭道 就更能 趣向如实一旦 能 因 觉观 四圣谛 而生慧经验久了 就可能 达到三禅 (正念正智)(末学所提的禅 不是 四禅八定 而是 佛说的四禅)学佛 贵在单纯 莫污染马祖道一禅师: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道不用修,但莫污染。
许多人 以为自己在修行 却是一直"头上安头"用别的妄 来压住自己原来的妄真正的练习 是 能够有 中性的觉知观察 能力当一个人有 中性的觉知观察 能力 之后 就没在污染1. 持续中性 自己就没在污染2. 脑部的觉知观察敏锐之后 自己就会改进因为 自己能觉知观察到 做错时其实是在惩罚自己 就如 切菜不小心切到手指 下回自己会小心的练习 中性的觉知观察 能力 的确很慢 需要很长期的练习不寄望 不期待 只问耕耘 不问收获长时间后 您会 突然发觉 自己 真的越来越不污染了末学所学 四念处以 如实观 因缘观 处事 做人 及 学习 工作能有 如实观 就能让人 趣向如实有 因缘观 做任何事 了知因果 在 因缘的捉拿上 会更熟巧不需要求 一步就完美我们 由于 一直都在 中性的觉知观察所以 脑部的运作 会自然的让我们 因为思维 而知道何种因缘导致何种果 (而 因果循环)能 中性的觉知观察自己 正在轮回中时 自己最清楚 (当然 失念时 就是不觉 回到念住所缘 就可能又回到 觉的状态)有 中性觉知观察 的能力每天 把自己该做的工作做好 就好不觉时 较容易 让自己 又回到不中性的处理事情不完美时 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 让下一个因缘 能更好就好(佛教认为掉悔 是恶法所以 若做错时 努力改进改善 向前进 就好)学习 工作 与 人生 都很像都是 日积月累后 自己 越来越成熟若 练习了 中性觉知观察 的能力就时时 自己在 见证 自己的 人生的 (犯错) 发展 与 成熟世尊所教导的四念处禅修 是练习 觉观 自己五蕴的好方法这方法没时间的人 用少许时间练习有时间的人 用较多许时间练习重点 都一样训练 自己 中性觉知观察的能力没有压力 只有放松放松时 才易 念住所缘所以 若每天只有几个 十五分钟就只练习 几个 十五分钟但 练习时 要 放松心情 轻松愉悦 的 练习 念住所缘不给自己 任何压力 是必要的练习时 就只是 念住所缘有人 打断时 因缘不具足不对抗 不排斥 不抱怨愉快的 处理 打断的 因缘处理完 还有时间就再念住 没时间 也欣然接受禅修时 用 不对抗 不排斥 不抱怨 的心态不在禅修时 (如工作中) 也可 提醒 自己 时时 不对抗 不排斥 不抱怨微笑 放松 轻松 愉悦 的过日子随时 面对问题 解决问题 然后 放下问题尽力做事 但不强求完美 还有的瑕疵 留给将来再有机会 运作时 把握因缘努力(我们 随时 都可能犯错 犯错后要尽力改进 然后就放下 而不是掉悔)所以 平时 就算还没太多时间练习时时 觉知观察自己的心态并提醒自己 时时 微笑 放松 轻松 愉悦 不对抗 不排斥 不抱怨 让自己练习觉观 也会拓展自己的心态及心量我们 生理的需求 或 过去的知识经验都常会由脑中释放脑中释放了讯息我们该 选择 被其 牵着走呢?还是 好的拿来用 没用的放一边呢?要能不被 自己的想法或思维牵着走中性觉知观察的能力 是必要的刚开始时 其实 可能 还感觉不到 少少的练习 会有何帮助别气馁只要能在没压力的状况 让自己 时时 觉知自己目前的心态(就算 压力来了 自己一觉知 就回到不加油添醋的状态 -- 微笑 放松 轻松 愉悦)久了 会发觉 自己 渐习惯于 "中性"就很自然的 渐自知 如何 能 趣向如实所以 学习 生活 工作 等其实 就是 实修当 只是 静坐 经行 时 非常好 (在练习 觉知观察的能力)但 真正的 在工作中 生活应对中 时时 练习 觉观才更易 发掘到自己的 我执 法执能发觉到 才是 修行的可能开始所以 有空时常练习 让自己 渐有 中性觉知观察 的能力 就是重点有中性觉知观察的能力 做任何事 都只会 尽力 而不执着"用而不执" 是 学佛人该学习的学习了 佛法 "用而不执"无"法执"对自己的身心 "用而不执"无"我执"任何 抱怨 掉悔 不甘愿 等都是 在 被 自己的 想法 或 思维 牵着走 (不中性)所以 练习四念处禅修 的短程目的:当 眼见 耳听 意念 ... 时别 将自己的 偏见 成见 (及以上的污染) 加入(道不用修,但莫污染)而 一再的 被 自己的想法或思维 牵着走(就算 能力还不够 污染 自脑中释放了 也不需被牵着走 让它去 莫管它 就好)如何 才能 有 在 日常生活中 具备 觉观能力 而不被 内外境 牵着走呢?这两篇可参考:一篇叙述 四念处 修行的次第 (第5帖) (介绍 实修的方法 及 正见的观念)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17\u0026amp;page=1#pid649699一篇叙述 "不做自己 想法 或 思维 的奴隶" (正见的观念)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32
祝 早日成就!感恩!祝福!
■网友的回复
复次十恶。获果有十。何等为十。
杀生十者。
一 冤家转多。
二 见者不喜。
三 有情惊怖。
四 恒受苦恼。
五 常思杀业。
六 梦见忧苦。
七 临终悔恨。
八 寿命短促。
九 心识愚昧。
十 死堕地狱。
---------------------------------------------------------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
世尊。云何归依。
佛告文殊师利。
归依者应如是言。
大德。我某甲。乃至菩提归依佛。乃至菩提归依法。乃至菩提归依僧。
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复言
我某甲。已归依佛 已归依法 已归依僧竟。
如是三说。
次言
大德。我持菩萨戒。我某甲乃至菩提。不杀众生 离杀生想。乃至菩提。
不盗 亦离盗想。乃至菩提。
不非梵行 离非梵行想。乃至菩提。
不妄语 离妄语想。乃至菩提。
不饮诸酒 离饮酒想。乃至菩提。
不着香花 亦不生想。乃至菩提。
不歌舞作乐 离歌舞想。乃至菩提。
不坐卧高广大床 离大床想。乃至菩提。
不过中食 离过中食想。乃至菩提。
不捉金银生像 离捉金银想。
【如何减少内心的谴责?】 乃至当具六波罗蜜大慈大悲。
佛说此祇夜
发誓至菩提 归依于三宝
受持十种戒 亦誓至菩提
六度及四等 皆当令具足
如是修行者 与大乘相应
■网友的回复
那条鱼度了你。
以后别再杀生了。
■网友的回复
这是它自己的业。你妈杀它,它被你妈杀也是他们之间的业。而这件事如果仅仅只是让你良心受谴责的话,就太不智慧。而应当作为你慈悲的源泉,以后不再去造杀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