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作此花幽独”:姜夔咏梅词独具的艺术特色( 二 )


还有“高花未吐, 暗香已远”写早梅;“十里梅花作雪飞”写的是落梅; “美人呵蕊缀横枝”写的是美人手中的梅;“落蕊半粘钗上燕, 露黄斜映鬓边犀”, 是写美人头上的梅花;“玉蕊松低覆”, 写松下的梅; “斜横花树小,浸愁漪”是写水边的梅;“行过西泠有一枝”是写一枝梅;“云绿峨峨玉万枝”、“千树压、西湖寒碧”是写梅林 。
总之 , 姜夔咏梅词中赋梅形 , 传梅香 , 摹梅影 , 写梅魂 , 梅花意象的各个方面都写到了 。同时 , 姜夔咏梅还具有以下两大特色:
(1)咏梅不仅有梅意象, 还要与月、雪意象联系在一起
《卜算子》八首咏梅词 , 写的都是月夜下的梅花 , 如“月上海云沉,鸥去吴波迥 。行过西泠有一枝, 竹暗人家静” , “梅雪相兼不见花, 月影玲珑彻” 。再看“人绕湘皋月坠时 。斜横花树小, 浸愁漪”(《小重山令》) , “旧时月色, 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暗香》),“池面冰胶, 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沈沈”(《一萼红》), “因觅孤山林处士, 来踏梅根残雪”(《念奴娇》)等 。在迷朦的月色 , 清幽的雪景的映衬中, 梅花意象正是词人心境的写照 。
「」“化作此花幽独”:姜夔咏梅词独具的艺术特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雪景映衬中的梅花意象
(2)梅中寄情 , 各具风韵
千百年来文人咏物感怀 , 一般有较为常态化的意象选择 。正如浮云象征游子的行踪不定 , 杨柳象征离别柔情 , 荷花象征出污泥而不染 , 而梅花象征高洁幽雅 。姜白石钟情梅花 , 仰慕梅品, 故常梅思乡、怀旧、寄情,各具风韵 。
《卜算子》八首咏梅词就借梅花八韵表达自己一生的清凉心事 。在《浣溪沙》中“春浦渐生迎棹绿 , 小梅应长亚门枝 , 一年灯火要人归”词人设想归家的情景 , 以绿萍迎棹 , 小梅亚门 , 灯火邀人 , 表现思乡之情 。与朋友踏雪寻梅后所做的《夜行船》中“折寒香 , 倩谁传语”传达对友情的珍视 。《江梅引》中“人间离别易多时 , 见梅枝 , 忽相思”(《江梅引》)词人客居异乡时 , 梅中寄相思 。
姜夔在合肥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 , 曾与恋人一同赏梅 , 与其分别又多在梅花开放的季节 , 咏梅词也与此情事有关 。
「」“化作此花幽独”:姜夔咏梅词独具的艺术特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姜夔咏梅词也与恋情有关
“词之赋梅 , 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 ,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自立新意 , 真为绝唱”(张炎《词源》)《暗香》、《疏影》二词是文人咏梅词的冠冕之作 , 有身世家国之感 , 尤其是《疏影》明显借咏梅寄兴亡之悲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已有详细的论述 , 兹不赘述 。“我与梅花真莫逆”:宋代文人咏梅的审美趣味与情感寄托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 彰显词的语言美
姜夔将作诗之法移入咏梅词中 , “咏物而不滞带于物者也 , 词家当法此 。”(《历代诗余》卷引姜夔语)灵活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 巧妙地熔于一炉 , 却无斧凿痕迹 , 使词的语言美得以彰显 。
(1)运用拟人手法 , 重神韵 , 轻形质
姜夔对梅花的形态只作轻描淡写 , 轻形质 , 并且通过拟人手法赋予梅花种种动人的情态 , 使梅与人在心灵交融上达到一致 , 从而领会“此花幽独”(《疏影》)的神韵 。在《小重山令》中“斜横花树小 , 浸愁漪” , 写梅影浸在水中, 又以“愁”字状涟漪 。“愁”本来是言人的 , 姜夔运用拟人的手法 , 把涟漪人格化 , 似怨似诉 , 由梅及人 , “一春幽事有谁知? 东风冷, 香远茜裙归” 。
“有玉梅几树 , 背立怨东风 , 高花未吐 , 暗香已远”(《玉梅令》)梅花既能“怨”东风 , 还能“劝”主人“公来领略 , 梅花能劝” (《玉梅令》) 。“冷云迷浦 。倩谁唤、玉妃起舞 。岁华如许 。野梅弄眉妩” (《清波引》), 写梅花装扮出美好的姿容 , 眉目妩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