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不是宰相,为何权力那么大?背后有深层原因( 三 )


这个时候 , 张居正来了一记狠招:考成法 。考成法可以说是张居正在正式制度建设方面的唯一创新 。考成法要求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个衙门分置三本账簿 , 一本记载一切发文、收文、章程、计划 , 这是底册 , 简单来收 , 就是记录各个部门要干什么 。同样编制另外两本账簿 , 一本送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备注 , 实行一件、注销一件 , 如有积久未执行 , 就由该科上报内阁;一本送内阁查考 。
在这里 , 六部是行政执行机构 , 六科则是明代特有机构:针对六部 , 分设六科 , 以监督六部的执行情况 , 具有对六部行政的封驳、纠劾之权 。简而言之 , 这是六部的监督机构 。在朱元璋时代 , 是直属皇帝 。但是在张居正的考成法之中 , 六科就开始直属内阁 , 从而成为内阁控制六部的核心手段 。以六科控制六部 , 是明朝的祖制 , 但是以内阁控制六科则是张居正的制度创新 。这种制度成立之后 , 就自然大大地扩大了内阁的权力 。
这一制度创新也引起了别人的质疑 , 例如万历四年 , 刘台弹劾张居正 , “居正定令 , 抚、按考成 , 章奏每具二册 , 一送内阁 , 一送六科 。抚、按延迟则部臣纠之 , 六部隐蔽则科臣纠之 。夫部院分理国事 , 科臣封驳奏章 , 举劾其职也 。内阁衔列翰林 , 止背顾问 , 从而论思而已 。居正创为是说 , 欲胁制科臣 , 拱手听令 。祖宗之法若是乎?”这还能说的更明白吗?
张居正的考成法 , 用组织管理的说法 , 就是德鲁克所提出的目标管理 。把正式决策环节和执行环节仅仅把控在自己手里 , 张居正就大展拳脚 , 以谋求富国强兵的政治理想 。
五、张居正的权力:门生、故旧遍地
前面在正式决策和执行制度方面 , 张居正做到了完美 。同时 , 张居正也通过私人关系 , 特别是门生制度 , 获得了更大的权力 。乡党、同年(即同科进士 , 类似于今天的同学)、亲戚、门生、故旧等等 , 都属于私人的范围 。私人关系也有规范 , 特别是门生制度 。
:张居正不是宰相,为何权力那么大?背后有深层原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代以孝治天下 , “天地君亲师”五字成为了流行的行为规范 。门生制度就是“师”的规范 , 界定了座主和门生的行为规范 。座主的称呼源于老师 , 但比老师更受人尊重 。因为座主兼有老师和仕途领路人的双重身份 。特别是通过担任会试的主考官 , 收录天下人才 , 给予进士称号 。主考官与进士之间就形成座主和门生关系 。一般来说 , 座主与门生之间少有冲突 , 通常是座主对门生提携 , 门生对座主顺从 。
张居正也正是通过这种门生制度 , 获得了足够多的人才 , 也获得了足够多的追随者 。很多门生不仅被放置在六部执行机构中 , 也被放置在作为监察部门的都察院之中 , 这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监察部门 。之后 , 利用其首辅的地位 , 张居正更是安插了足够多的亲信 。在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中提到 , “居正逐步巩固既得的政权 , 内而内阁、六部、都察院 , 外而各省督、抚 , 没有一个不是居正推荐的人 , 言官之中 , 御史、给事中也几乎没有一个不听居正的指挥 。”这就是专权 。
当然 , 张居正也是运气不大好的 , 在明代开国两百多年里 , 还没有门生弹劾座主的故事 , 而他的门生 , 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刘台就弹劾了座主张居正 。刘台是张居正在隆庆五年所取的进士 。
六、权力的规律
以上就是张居正建立自己权力的做法 , 这说明了张居正如何把秘书的权力逐步放大 , 进而成为当国的权势人物 。虽然过程复杂 , 但是规律简单 , 无外乎两点 。
一是 , 以正式制度建立权力 。一个秘书的权力可大可小 , 但是如果得到了正式制度的认可 , 秘书的权力就可以很大 。张居正通过搞定冯宝、慈善太后、神宗万历 , 确保了内阁的建议权通过畅行无阻的渠道 , 直接转变为正式决策 。同时 , 通过考成法 , 控制六科 , 以六科控制六部 , 从而确保了正式决策的有效执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