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臣聚宝」从生鱼片到土豆丝——浅说中国菜刀小史( 三 )


中式厨刀的尴尬和机会
所有艺术品都是从实用器发展而来的 , 比如商代就有玉石做的斧钺 。 菜刀也是一样 , 除了实用器 , 还有美学的功能 , 那些造型优雅 , 坚硬锋利的钢铁制品 , 总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
打造一把用得住 , 好用的中式菜刀其实并不容易 。 菜刀制作要经过选料、切割、锻造、淬火热处理、研磨抛光、平衡点定位、刀柄配制、开刃、开锋等40道生产工序 , 每一步都需要极其严格的质量把控 。
「嘉臣聚宝」从生鱼片到土豆丝——浅说中国菜刀小史
文章图片
重房作品
作为中式厨刀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 , 中式厨刀其时正处于尴尬的地位 。 手作的高端被日本匠人占据 。
很多中国人喜欢日本重房的刀 。 千方百计弄一把 。
重房是日本著名的手工匠人 , 他打的菜刀虽然昂贵 , 却挡不住全世界前来收藏的爱好者们 。
「嘉臣聚宝」从生鱼片到土豆丝——浅说中国菜刀小史
文章图片
大马士革菜刀:作者日本重房价格数万
重房师从日本顶级大师岩埼重义 , 制造的各类刃物均严格手工锻打 , 使用最顶级的白鹰先生收藏的1975年版瑞典产K120C顶级粉末碳钢 , 此种碳钢被日本刀匠高度评价 , 各类性能均超过青纸钢 。 重房刀具产量极低 , 每一把均耗时数天制造 。 重房的各类产品均由重房和他的两个儿子手工仕上打磨 , 使用昂贵的天然砥石 , 一点一点的打磨 , 直至最后形成完美的刃面 。
中国也有手艺高超的匠人 , 我的朋友 , 宋远平就是一位铁匠 , 是他们家族的第五代铁匠 , 他自己琢磨并打制出了大马士革的刀具 , 可是酒香也怕巷子深 , 他在凉山深处 , 东西运不出来 。 设备很原始简陋 , 最紧迫的是 , 他现在陷入了传人危机 , 他的下一代没有人愿意传承他这个打铁的手艺了 。
「嘉臣聚宝」从生鱼片到土豆丝——浅说中国菜刀小史
文章图片
大马士革菜刀作者:中国铁匠宋远平
在中国 , 一个“第三代”做刀的传人都屈指可数 。 可是在德国和日本 , 几代人专心做一把刀的比比皆是 。
「嘉臣聚宝」从生鱼片到土豆丝——浅说中国菜刀小史
文章图片
钨钢手工厨刀
这是钨钢厨刀 。 用超高硬度64~66钨铬合金手工制作 。 非一般砂带砂轮能磨得动 , 正常切肉一年内不用再磨刀、轻松削快递纸、凌空断发 。 只是太容易生锈了 , 而且因为材料限制不能做的太厚 , 又较高碳钢脆 , 大力拍酸要慎用 。
说完手工刀 , 再说机制刀 , 更不容乐观 , 中国的高端市场基本上被德国、日本的品牌占据 。 德国双立人 , 福腾堡、三叉;日本的旬、霞、关兼长、关兼次、关孙六在中国卖的越来越多 。 有数字说 , 中国不锈钢刀具单价超过120元的产品 , 双立人占了90%以上 。
「嘉臣聚宝」从生鱼片到土豆丝——浅说中国菜刀小史
文章图片
一把优质的德国进口双立人菜刀 , 市价可高达几千元
影响菜刀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 材料、工艺和设计 。 与国外相比 , 我国菜刀生产在这三个方面都还是粗放式的 。 甚至有些刀厂还在延续类似铁匠锻打的粗放工艺 , 很少按照工业化的精细标准来生产 。
「嘉臣聚宝」从生鱼片到土豆丝——浅说中国菜刀小史
文章图片
邱小锋团队研发制造的中式厨刀
高品质带来的是高价格回报 。 广东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积回就曾表示 , 一套十八子刀最高卖1000多美元 , 而一套德国双立人刀最高可卖到6000多美元 。 瑞典Damasteel公司的折刀最高可卖到5万美元一把 。 该公司供应商认为:“你投入了多少精力和技术 , 就决定了刀具的价格和水准 。 ”
我国刀剪企业缺乏核心技术 , 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 即工业外观设计、表面外观处理、加工精度、热处理技术及原材料 。 我国各种专利技术远远赶不上德国、瑞士等刀具生产大国 , 例如德国的“冰沾火”技术 , 可以使刀剪的硬度和韧性达到最佳结合点 , 但国内几乎没有厂家具备这种技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