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之家TB』从生物学宽度到牙周愈合机制( 四 )


『十六之家TB』从生物学宽度到牙周愈合机制
本文插图
我们可以在上图中的病例中 , 做翻瓣刮治彻底后 , 在骨下缺损的区域放置植骨材料 , 也可以在根面和龈瓣之间放置屏障膜阻挡上皮和牙龈结缔组织 , 让骨缺损周围骨壁的骨细胞能进入骨缺损 , 形成新的牙槽骨 。 在此我们要分析的是植骨术和GTR的愈合结果 。 植骨术固然可以让骨缺损内有新的骨形成 , 但植入的骨材料(无论是自体骨还是替代品)都无法阻止牙龈的上皮细胞到达骨缺损内的根面 , 因此 , 在植骨手术后 , 虽然牙槽骨可以再生 , 但是在新生的牙槽骨和根面之间的愈合其实是长上皮愈合 , 而不是形成了牙周膜愈合(纤维附着 , 纤维的一端插入新生的牙骨质 , 另一端插入新生的牙槽骨) , 因此只有牙槽骨再生不能称为真正的牙周再生 。 再来看看GTR , 屏障膜阻挡上皮和牙龈结缔组织到达骨缺损的根面 , 那么此时牙周膜细胞和骨壁的成骨细胞到达骨缺损 , 如此就有新生的牙槽骨形成 , 新生的牙骨质形成 , 新生的胶原纤维包埋在新生的牙骨质和牙槽骨内(即牙周膜) , 这样因为牙周炎破坏吸收掉的牙周组织得以重建 , 因此才能称为再生 。 如下图:
『十六之家TB』从生物学宽度到牙周愈合机制
本文插图
上图中C就是牙周再生 , 而D牙槽骨虽然新生 , 但是和根面之间长上皮结合 。 因此绝对的牙周再生=牙槽骨的再生+新附着 。 但是在临床上我们判断牙周再生常用的方法如下:探诊附着丧失是否增加、X片检查、再进入手术 。 上述方法都无法准确的判断是否再生 。 判断再生最准确的方法就是组织学切片 , 这一点在临床上很难实现 。 最后我们再来提一下最后一种愈合结果 , 那就是再附着 。 其定义是:在牙周治疗的过程中 , 患牙原来的软组织附着会因为手术刀切开或其他方式而被离断 , 在治疗后的愈合过程中 , 这部分附着还可以重新形成 , 该过程就是再附着 。 相信通过上述的讲解 , 大家应该基本能判断临床上我们常做的这些牙周治疗最终的愈合结果了吧 。 但是只讲到这里还远远不够 , 牙周治疗尤其是手术部分 , 内容非常繁杂 , 尤其是本人阅读了很多英文原版的牙周手术书 , 发现没有一本书可以把所有的牙周手术涵盖进去 , 因此只有读很多书才能通透的掌握牙周手术的内容 。 即使是同一个手术方式不同的书做法都有很多不同 , 还有知识点的阐释也不尽相同 , 而很多牙周手术书籍只重视临床实战而没有去阐述各种手术方式之后愈合结果(比如长结合上皮、新附着、再附着、再生) , 本人也是通过长时间的搜集整理 , 才把绝大多数手术包括各种手术的前世今生基本掌握 。 当然这个过程也是令人兴奋的 。 希望大家也能享受这个过程 。 有人可能会说掌握牙周愈合结果好像没什么用 , 但是实际上是有重要意义的 。 关于其重要意义 , 我就不多说了 , 篇幅有限 , 下次再聊 , 最后大家再来理解一下下面的文字吧 。 牙周炎会使得纤维附着丧失 , 同时也可以使得纤维附着由硬组织附着变为软组织附着 。 理想的牙周治疗首先应该是使得这些纤维附着重现(比如新附着) , 更完美的牙周治疗应该不只是恢复纤维附着 , 最好新形成的纤维附着不是软组织附着(结缔组织附着即新附着)而是硬组织附着(牙周膜附着 , 即再生=新附着+骨再生) 。 相信大家都能看明白了吧 , 疫情快要结束了 , 我想所有的同仁这段时间都宅在家里 , 没有上临床 , 但是建议大家不要忘了在休息的同时 , 利用这少有的空闲多多看书 , 开卷有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