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名双标这点,我们确实学不来

https://www.guancha.cn/SongLuZheng/2020_03_17_542045_s.shtml【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宋鲁郑】2020年3月15日 星期天 晴已经宅在家里两天了 , 这种滋味还真的是不好受 。 我实在憋不住了 , 还能出去遛一遛 , 真难以想像武汉人民居然宅了这么久 。 国家说感谢武汉人民 , 识大体 , 顾大局 , 荆楚大地实至名归啊 。 其实整个世界也应该对武汉说一声谢谢 。 虽然同是“宅” , 但武汉人民一直拥有希望 , 而在法国却根本不知道最坏的情况什么时候到来 。 没有了希望 , 就只剩下焦虑和恐惧 。 这种恐惧真是前所未有 , 无处不在 , 而不知如何应对 。 今天法国最重要的事就是六年一届的市长选举 , 一共有90多万名候选人 。 早上电视台就开始直播投票现场 , 政治人物更是带头前去投票 。 过去 , 我也都会第一时间前往附近的投票所观察 , 但这一次理性占据了上风 。 中国人常讲 , 无知者无畏 。 但面对法国 , 我都无法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里找出一个合适的词来描述 。 虽然法国号称采取了最严格的卫生措施 , 但从新闻报道来看 , 仍然是风险点很多 。 比如虽然在投票间有黄线保持距离 , 但在投票间外排队等待进入时却人靠着人 。 投票站的工作人员也近距离——也就是面对面——服务于选民 。 虽然入口处有消毒液 , 但并没有人监督是否每一个人都使用了 , 倒是投票站的工作人员戴着手套去查验每个选民携带的证件 , 但也并不能每检验一人就换一幅手套 。 假如一位选民携带病毒 , 他没有使用消毒液 , 工作人员手套沾染后就会传染给后面的人 。 当然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 , 现场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体温检测!也没有一人戴口罩!非常有意思的是 , 有位华人朋友告诉我 , 投票时看到不少人戴口罩 , 这位朋友也戴了 , 还为了不显示自己很另类 , 又用围巾把口罩盖住 。 我们都很奇怪为什么电视台一天的报道都没有戴口罩的镜头 , 显然只能是有意为之 。 只是掩盖这样的真相目的为何呢?是担心引发效仿?还是担心增加恐惧感?难道一个口罩能比迅速攀升的感染人数、死亡人数更可怕?驰名双标这点,我们确实学不来
法国市政选举如期举行 , 投票人数创新低 。 图片来源:AP昨天有17名医生上书马克龙总统要求推迟选举 , 其中一个理由就是这种卫生安全的要求在操作上很难完全做到 。 人毕竟不是机器 , 时间一长都会疲劳和懈怠 。 开始或许还能严格按照操作流程 , 但一天中只要有一次失误 , 被传染上的风险就非常高 。 特别是要求散漫自由惯了的法国人都遵守一个规则 , 那可是世界上难度最高的事情了 。 想想今天近4500万人出门投票 , 这会导致多么大的严重后果 。 更重要的是 , 政府的这个决定给了全法国民众一个很坏的示范:既然可以出来投票 , 那么就未必要一定待在家里 。 法国总统和总理已经一再强调 , 减少外出 , 特别是老年人 。 但这次投票却没有特别强调老年人不要出来投票 。 相反采访人员还采访了一位现场投票的82岁老人 , 老人还非常自信地说自己要活到90!今天巴黎天气难得的好 , 仿佛春天来临 , 公园和花园也全都开放 , 于是大量的民众就走出家门 , 也可能是投完票就顺路了 。 当然这不是所有的法国人都如此 , 除了昨天的两位政治人物和17位医生外 , 今天早上8点正式投票前 , 还有6位大区(相当于中国的省)主席发出同样的请求 。 只是无济于事 。 更令我震惊的是 , 根据初期的投票统计 , 里昂和勒阿弗尔(也就是总理领衔竞选的市)的投票率竟然比上一届同一时段还高!好在 , 整体投票率还是比前两届大幅下降 , 最后的统计数据是56%的选民弃权 , 里尔弃权率最高为67% 。 按说 , 选民不过半数的投票已经没有多少合法性了 。 难道法国政府决定坚持投票的时候就没有想到这一结果吗?尽管如此 , 法国总理当晚仍然宣布选举完美举行 , 文过饰非能否再高明一点呢?昨天法国各地的大抢购 , 也使得超市集团勒克莱克总裁在社交媒体上呼吁保证说有足够的库存 , 周末商品断货是特殊情况 , 会很快恢复正常 。 但在法华人朋友圈都在晒空空如也的超市 。 其实超市也好 , 医院也好 , 资源再丰富 , 只要出现挤兑 , 后果都是一样 。 唯一的办法是尽快找到应对疫情的办法 。 法国公布了一个数据 , 重症病人中 , 50岁以下的占了50%以上 。 如果这是普遍规律 , 整个欧美防疫战略思路原点就完全错了 。 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 , 欧洲报告的病例和死亡人数已超过除中国外世界其他地区总和 , 欧洲现已成为疫情中心 。 就在今天 , 疫情继续在欧洲政治高层蔓延 , 西班牙首相夫人感染 , 西班牙也宣布封国了 。 可就在这个背景下 , 英国搞出一个新概念“群体免疫” , 国内竟有不少人以“科学性”为名义进行辩护时 , 世卫组织和专家们拍案而起 。 当地时间14日 , 英国科学界有近300名研究人员发布联名信 , 实名反对该防疫措施 。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则再次呼吁 , 所有国家应寻找并检测每一例新冠肺炎感染病例 , 做到应查尽查 。 其实就是一个外行人 , 也都能看出英国举措的谬误 。 新冠病毒一直在变异 , 也不确定是否来年冬天再次出现 。 哪怕这次有了抗体 , 以无数生命代价换来的所谓群体免疫 , 下一次还有可能是无效的 。 不管英国有什么借口 , 法国德国美国瑞典等有什么国情 , 这种防疫策略是在拿数亿人的宝贵生命做赌注 , 把国民当作试验的小白鼠 , 而且是没有医学界理论支撑的冒险 。 不管最后结果严重程度如何 , 他们都必然是历史罪人 。 上午就中欧防疫的不同接受国内媒体采访 。 我首先强调一点 , 中国是面对的未知病毒 , 需要自己探索应对办法 , 总结经验教训 。 一切都需要珍贵的时间 。 欧洲面对的则是完全不同的情况:不但病毒特性已经有了很丰富的了解 , 而且还有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准备 。 比如2019年12月31日卫健委第一次正式发布疫情信息 , 到1月16日武汉获得国家开发的检测试剂 。 这个速度已经是相当惊人的了 , 但欧洲却可以在本土疫情发生之前 , 早早就生产出来了 。 可以说 , 欧洲的医疗水平和人均医疗资源整体上优于中国 , 还有这么多当初中国不具备的条件 , 但却一手好牌打得稀碎 。 这是理解中欧防疫表现不同的很重要的前提条件 。 如果和欧美对比 , 我们才能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是打了一场多么漂亮和伟大的战役 , 中国实际上是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 当然双方的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 。 中国的最高价值是人命关天 , 什么都不比人命更加宝贵 , 所以才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抗击 , 经济停摆也不足惜 , 所有病人包括疑似都是免费检测免费治疗 。 有的地方为了鼓励民众去检测 , 还提供1000元奖励 。 这和西方拒绝为轻症检测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 。 西方看重的则是经济损失 , 自然不会牺牲经济去换命 。 美国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 1月21日就出现第一例 , 但直到3月12日也就是三天前才承诺实现免费检测 。 然后经过法律程序后(下周参议院必须通过法案)才能免费 。 许多为西方辩护的文章都强调一点 , 中国模式代价太高 , 不可承受 。 然而 , 中国还算是发展中国家 , 都能承受的了 , 这些发达国家怎么就承受不了呢?所以毫不奇怪 , 中国的做法在西方就面临指责 。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研究主任穆兰(Anne-Marie Moulin)竟然认为“中国进行了一场豪赌” , “将健康列为优先考量 。 但经济的平衡至关重要且受到轻忽 。 ”确实 , 一个经济至上的国家 , 怎么能理解一个生命至上国家的做法呢?还有 , 西方政治人物都是选举出来的 , 政党轮替是常态 , 所以它们有很明显的过客心态 , 打工心态 。 这就和一个家庭雇的保姆看孩子一样 , 就是为了一份工资 , 很难讲有多大的责任心 。 这就是理解瑞典、英国直接投降做法的关键 。 如果他们学习中国一样 , 政治人物真的要累死 。 中国就已经发生多起官员累死的事件 。 所以许多学者批评西方缺乏长远规划原因也在这里 。 一个过客 , 一个打工者 , 怎么会想他之后的事情呢?反观中国 , 几千年都强调父母官的意识 , 突出的是责任(当然不是平等) , 而且这种责任还是无限的 。 但西方有一个本事 , 中国一直比不了 , 而且一直还很落后 。 那就是舆论 , 话语权 。 西方一件事做的好 , 就会讲的更好 。 如果做的不好 , 也能自圆其说 。 这一次疫情就展现了这个强大的本领 。 至于对待其他国家 , 即使做的好 , 西方也能鸡蛋里找出骨头 。 做的不好 , 就更不用说了 。 比如中国应对疫情是最成功最有效的 , 也是世卫组织唯一推荐的方式 。 但一个多月来 , 西方对中国方式的否定普天盖地 。 现在轮到西方了 , 其糟糕的表现却能操作到做到让世人理解和接受 , 特别是能让本国人接受 , 偶尔有质疑之声也不能成为主流 。 英国“群体免疫”这么残忍和荒唐的事情 , 国内竟然也有不少人喝彩 。 这就是西方的高明之处 , 它成功地让这个世界做到了宽以对己 , 严以对人的双重标准 , 尤其是对中国 。 中国有一些媒体深挖武汉疫情的每一个细节 , 但在应对极其糟糕的西方 , 却没有任何一个媒体能够这样做 。 再比如 , 法国已经宣布进入疫情的第三阶段也就是最高阶段 , 仍然没有取消选举 。 中午的时候 , 总统马克龙发表讲话 , 他打出了民主的旗帜为自己的决策辩护:这个时候保持民主很重要 。 显然 , 在法国这样的政治正确下 , 谁敢反对民主?我不由得想起意大利宣布封城后 , 意大利民众打着争自由的名义走向街头反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