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天浩】疫情当下天眼查的“越界”( 二 )


抗疫当下 , 以花边作为职责的“僭越” 。 也不过是短期的泡沫式繁华 。
谣言能带流量 , 亦能反噬
谣言伴随着争议 , 有争议就会有流量 , 可大多数公司都会选择第一时间辟谣 , 原因就是谣言的发展是不可控的 , 往往会超出大家的预期 。
以李兰娟院士的谣言举例 , 事情起源于“极光财经”发布的内容《李兰娟院士重磅推荐新药为其儿子名下公司出品 , 只经过体外细胞初步测试》 , 后来被证明为子虚乌有 。 可有网友发现 , 这篇文章的作者“木杉瞭望” , 在2017年曾多次出现在天眼查官方搜狐号、新浪财经头条发布的文章内容行文之中 , 而且《李》这篇文章还引用了天眼查的截图 。 在天眼查发布的官方微博里 , 也有相似的配图发布 。
【师天浩】疫情当下天眼查的“越界”
本文插图
而在微信群里传播的搜索“名人”公司信息的视频教程里 , 开头10s时间都在介绍天眼查 。 一个网友就私信作者 , 或许这出戏不过是自导自演 。
疫情之下 , 互联网之下的“谣言”更甚 , 在于打破了地域限制 。 当下 , 国外类似推特(Twitter)等平台 , 也开始出现包括李兰娟、终南山等院士的相关内容 。
互联网发展至今 , 不让其成为“谣言”土壤一直是长期课题 。 于监管部门是 , 于互联网平台而言 , 亦是 。
特别疫情当下 , 不仅不能成为民众“谣言”出口 , 平台本身同样不能僭越扭转舆论场 , 造成公众的误读、误解 。
作为工具类App , 天眼查平台中很多内容本来来自公开渠道 , 本就存在一定的“误读”可能性 。 况且同名同姓的企业主有很多 , 也存在企业信息注册不规范的情况 , 如果以此为“证据链” , 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以光速传输 , 企业应力所能及的辟谣 , 这是责任 , 也是保护自己的一个手段 。 若虚与委蛇 , 觉得对自己没有影响 , 甚至认为有利于自己 , 就放任不管 , 一旦引发网友不好的联想 , 就将自受其害 。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 是呼吁每家互联网公司都应该积极参与到“辟谣”中来 , 重大事件面前 , 谣言会以千奇百怪的“面目”存在于互联网世界 。
谣言的危害能有多大 , 既取决于信息的透明度 , 也取决于网友的判断水平 , 所以说打破信息模糊这一链条是扼制谣言的最好的途径 。 平台做到应尽的义务 , 才是杜绝一切潜在危害的最好办法 。
有时候谣言也能带来“流量” , 可这种流量宁可不要 。 因为 , 它真的会“反噬” 。
本文为***作者原创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