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胡红梅事件?

怎么看待胡红梅事件?公众为何不肯饶恕这个涉嫌抄袭的副校长?一、胡红梅事件 , 暴露了中小学教育的一些毒瘤 。深圳名师、龙岗如意小学副校长、诸多光环加身的名师胡红梅 , 爆出涉嫌多部作品抄袭 , 正被调查 。 具体情形 , 大家可以去百度 , 不再赘述 。怎么看待胡红梅事件?
胡红梅的事件之所以一石激起千层浪 , 并不是偶然的 , 而是中小学教育的一些暗疮和毒瘤发展到了严重的程度 , 很自然地恶化的结果 。怎么看待胡红梅事件?
1.对中小学教师的评价制度是否科学?胡红梅老师难道不知道抄袭的后果?说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她之所以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做这样的事 , 是因为这样做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 , 可谓名利双收 。众所周知 , 对中小学教师的评价一直采用职称制度 , 外加各种评优评先 。尤其是各种评优评先 , 成为教师争抢的对象 , 因为和职称挂钩 , 评上了高级职称 , 不仅工资高了 , 而且绩效、取暖费、各种补贴、各种调整都会高 。高级职称之外 , 还有各种各样的名师头衔 。 这些头衔 , 往往意味着名利双收 。比如 , 在我们这里 , 各级名师还往往能担任行政职务 , 脱离教学一线 。 在参加培训、各种教学活动、评奖中都有优先权和话语权 , 大家调侃会“拿奖拿到手软”;省级名师还能开“名师工作室” , 获得财政补贴、名师津贴 , 出书卖书、四处做讲座等经济利益 。“名师”的头衔和光环之下 , 覆盖着的往往是对利益的追逐 。“名师” , 究竟是因为在教学上贡献突出、还是长袖善舞人脉丰富而出名的呢?有多少“名师”是货真价实的呢?怎么看待胡红梅事件?
很多教师谈起自己熟识的某位名师时 , 常表示对这样的名师“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对这样的评价制度表示不满 。这样的教师评价制度对于基础教育是否科学呢?基础教育评价怎样更有实效性?似乎没有人去过多思考 , 大家都是按照惯例、被惯性推着走 。2.基础教育是否适合过度科研?现在的中小学教育 , 常常向大学的高等教育学习 , 过于强调教育科研 。 比如 , 动不动要老师写论文、写课例、写反思、出科研课题 。 而且作为评奖和晋升的重要依据 。而这些所谓的科研成果 , 很多都是抄来抄去毫无技术含量的东西 , 成了一条牵涉到巨大利益的产业链 。中小学教育的特点 , 就是基础性 。东西就在那里摆着 , 就是那么点基础的知识和基本的能力培养 。多年以来 , 形形色色的课改模式、层出不穷的理念翻新 , 从众人痛批的论文到现在改头换面的课题 , 中小学教育 , 真的需要这么多所谓的抄来抄去的科研吗?基础教育的导向应该是什么?中小学教师最重要的能力和素质应该是什么?这些问题的方向 , 就应该是基础教育的方向 。3.教育整体的功利化倾向值得警惕 。包装打造名师现在已经是教育界众所周知的秘密 。胡红梅老师一路走来一路抄 , 一路获得了无数令人咋舌的荣誉 , 她的所在学校、直属的上级教育局 , 难道一点儿都没有疑问?没有失察的责任?深究起来 , 只怕她所在的学校、教育局正是将她进行包装、打造成名师 , 大力宣传 , 作为当地教育部门的政绩 , 来给自己脸上贴金 。怎么看待胡红梅事件?
这样的事情应该说并不是个例 。也曾听很多教师同行揭露过 , 名师一般都是由学校或教育局一个专门的团队来帮助整理各种材料、包装打造出来的 。 其中很多事例细节 , 甚至是各种编造 , 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教育界整体的功利思想已经非常严重了 , 这一点 , 真的应该引起人们、尤其是决策层的警惕 。怎样让教育少一些表演、踏踏实实教书育人?这应该是引起教育人深思的问题 。二、公众为什么对胡红梅不依不饶?1.名师身份与抄袭惯犯的严重错位 。教师的职业特殊 , 以身作则 , 为人师表 , 应该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 道德品质历来被人看重 。为抄袭 , 无疑是盗窃、是犯罪 , 历来被人所不齿 。国家给了这么多荣誉、这么好的待遇、人们给了这么多的尊重和赞美 , 却发现严重被欺骗 , 这是道义和情感上的愤怒 。2.漂亮的皮囊、诸多的光环 , 与利欲熏心的丑恶内心世界的错位 。这位“女神”老师 , 衣裙美丽 , 长发飘飘 , 笑意盈盈 , 而内心却已经被名利扭曲 , 道歉信缺乏诚意 , 甚至以“得不到谅解就以遗书奉上”相要挟 , 仿佛美女蛇 , 外表与内心的错位实在令人惊愕 。 大家此前对她越喜爱 , 现在就越厌恶 。怎么看待胡红梅事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