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之恶
人们总是能给自己所选择的找到理由 , 或者说——借口 。十一长假带孩子玩的间隙读完了那本著名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 凑巧又看了部名字就叫《汉娜阿伦特》的电影 , 感慨良多 。书中最让我震惊的一句话 , 是审判过去二十年后 , 副检控官加布里尔巴赫告诉一位采访者 , 如果所有证人都出庭讲述犹太委员会的故事 , “那么将不会有人记得艾希曼” 。在纳粹占领下的犹太人聚集区 , 都有传统的犹太领袖 , 他们应纳粹的要求成立犹太委员会 , 帮助登记名册 , 发放出售黄色卫星标记 , 管理维持秩序 , 然后按照命令把犹太人分批有序的送上通往集中营的列车 , 直到最后自己也上车为止 。在这本书的前言后序及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正文里 , 阿伦特都在竭力的向读者证明 , 在自我毁灭的道路上 , 犹太人的助纣为虐达到怎样惊人的程度 。她写道:如果没有受害者一方的合作 , 很难单靠几千个人 , 而且大部分还是坐办公室的 , 就把十几万人消灭掉 。 柏林地区的犹太人 , 最终全部由犹太警察集中 , 控制 。 波兰犹太人全程只看见过几个德国人 。她描述犹太官员成为杀人工具时的感受:他们就像在船倾覆之际 , 为安全抵达港口放弃大部分珍贵货物的船长们 。 就像牺牲一百人换取一千人性命 , 牺牲一千人换取一万人性命的营救者 。 但结果 , 他们往往将几十万人送上死路后 , 救出一千多人 。最后她得出惊人的结论:如果没有犹太委员会对纳粹的配合 , 局势会变得混乱 , 但犹太人的死亡总数不可能达到四百五十到六百万之巨 。相对于艾希曼 , 阿伦特显然对那些选择合作的犹太领袖们更为愤怒 , 讥讽的力度也远超前者 , 相关文章发表后大部分的争议批评也由此带来(在电影里 , 多年好友与她绝交 , 数不清的来信劝她去死) 。 奇怪的是 , 为何至今她的平庸之恶成了公众耳熟能详的概念 , 犹太领袖们的恶却不见提及了呢(我在之前网上的文章里从未看到)?相对于停止思考 , 只知服从甚至以此为荣的平庸之恶 , 难道与极权合作 , 想要救人却害了更多的“好人”之恶 , 不是更值得琢磨寻味和警醒?我不敢说极权之下怎样选择才是对 , 阿伦特在书和电影里也都没有给出确凿的答案 , 她只是不断强调:远离现实 , 停止思考 , 对一个人造成的灾难可能要比这个人自身具有的所有罪恶动机加在一起还要严重 。 把个人变成行驶职能者和统治机器上赤裸裸的齿轮从而对其去人格化 , 使其丧失思考能力 , 是极权的本质 , 也是每一套官僚制度的天性 。 因此思考 , 是帮助我们分辨是非 , 判断美丑 , 拒绝沉沦和防止下一次大灾难发生的最好武器 。而无论平庸之恶也好 , 好人之恶也罢 , 恰恰都是放弃了思考的结果 。 在做出服从或配合的决定时 , 他们一定是有理由的 , “我是个军人 , 纳粹官员 , 听从命令是我的天职和荣耀” 。 “反抗不现实 , 太危险 , 只能与纳粹周旋妥协尽量减轻自己人的痛苦 , 再说我不做 , 别人多半还不如我” 。 “如果这一切错了 , 那么有罪的也不应该是我” 。在这之后 , 当驱逐逐渐演变成灭绝 , 当一列列火车被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通往坟场时 , 他们已放弃了是否继续服从配合的思索 , 或许是不得不放弃 , 不然 , 他们就得日以继夜忍受良知的折磨 , 承受自己犯了错甚至行驶了罪孽后的恐惧和痛苦 。 趋利避害的本能会驱使他们自然的逃避这一切 , 把起初的理由当做万能的借口 , 心安理得的随波逐流 。类似的万能借口 , 在如今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 例子不举了 , 或许那些理由都不能算错 , 或许明白了也无力改变的现实逼得人们只能麻木 , 或许直视自身的无能与懦弱让人太过痛苦 , 把头埋进沙子里是幸福的 。 但当每一个人都选择了逃避之后 , 迎接我们的未来将是什么?托尔斯泰在《活尸》里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都处于我们的环境中 , 我们前面有三条途径 , 只有三条 。 做一个公务员 , 挣得钱来增你生活的卑劣 。 这使我厌恶 , 也许是我不能这样做 。 第二条路 , 是和这卑下奋斗:这必得是一个英雄 , 我却不是 。 剩下第三条:忘记自己 , 喝酒 , 玩 , 唱歌 。 这是我所选择的路 , 你们看这条路已引我到什么地步……你们看 , 这条路已引“我”到什么地步 。
推荐阅读
- 『吴某明』神吐槽:33岁育婴师摔死9月女婴只因自身压力大,永远不要低估人性之恶
- 「厦门网」逃避还债,厦门岛内60平方米的房子,30万元贱卖了?法院这么判
- 『吴吉清』?1937年,延安一医生身份曝光,人们知道后惊出冷汗,后被直接枪毙
- 『解毒时光』无权者的腐败——隐藏在法律和道德暧昧间隙的“平庸之恶”
- 【杭州综合频道】为逃避检查,老公加速驶离,老婆连发29个“哈”…这什么操作?
- 『长春交警朝阳大队』醉驾司机发现交警查酒驾,驾车各种逆行逃避处罚,最终难逃法网
- #博物馆自开#一件件留住乡愁的文物及农耕用具正无声的向人们展示历史的长河
- 『一壶春秋』80年代,人们不愿意撕掉蛤蟆镜片上的外国商标,路边摆摊没有人赶
- #光明网#耍无赖想逃避测酒驾?没门儿
- 台州早8点:台州某纸箱厂突发火灾,原来是员工扔的一根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