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两个补肾的经典名方,名字只有一字之差,效果却有天壤之别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 , 博大精深 , 连一些常见方剂的命名也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意味 。 如逍遥丸 , “逍遥”二字表达了产品带来的治疗效果 , 使人情志舒畅 , 自由自在;玉屏风散 , 比喻该产品象“玉石做的屏风”一样为患者遮病挡疾;六味地黄丸 , 体现了处方中药物的味数;金匮肾气丸 , 根据原载书籍的出处而来......这些或形象生动 , 或简洁明了的名称不但带有浓郁的传统文化趣味 , 也容易加深印象 , 方便记忆和使用 。
肾虚:两个补肾的经典名方,名字只有一字之差,效果却有天壤之别
本文插图
但也有一些传统方剂的名称 , 常常令人“望其名而难断其意” , 略带些抽象意味的左归丸、右归丸即是这样 。 单从名字上 , 我们既看不出左归、右归能治疗什么病症 , 有什么效疗 , 也难以知道它的处方组成 , 这样的名字究竟隐藏着咋样的意思呢?
左归丸、右归丸均出自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的《景岳全书》 。 张景岳这个人 , 素有“张熟地”之称 , 他根据朱丹溪“阳常不足 , 阴常有余”的说法 , 进一步研究 , 提出了“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 , 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 , 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 这一治疗肾阳虚或肾阴虚的基本法则 。 右归丸与左归丸便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
肾虚:两个补肾的经典名方,名字只有一字之差,效果却有天壤之别
本文插图
左归丸补肾阴 , 使阴精得归其原
右归丸补肾阳 , 使元阳得归其原
左归丸处方源自六味地黄丸 , 也应用于肾阴虚病症的治疗 , 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左归丸滋阴补精之力强 , 而六味地黄丸较平缓 。 右归丸是由桂附地黄丸加减化裁而来 , 与左归丸和六味的区别一样 , 右归丸之于桂附地黄丸 , 在于右归丸温补肾阳的功效更强一些 。
左归丸:由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萸肉、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组成 。
鹿角胶助阳 , 甘温性味为重 , 加龟板胶补阴 , 二胶合用峻补精血、调补阴阳 , 川牛膝补肝肾、强腰膝、健筋骨 , 重在滋阴补肾 , 填精益髓 。 补阴药中佐以扶阳药 , 可起“阳中求阴”之效 , 主真阴不足 。 头晕耳鸣 , 腰腿酸软 , 自汗盗汗 , 口燥舌干 , 舌红少苔 。
肾虚:两个补肾的经典名方,名字只有一字之差,效果却有天壤之别
本文插图
右归丸:由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当归、熟附片组成 。
肉桂、熟附片温肾阳、暖下元 , 杜仲补肾阳、益精血 , 当归温补肾阳 , 填精补髓止遗 。 方中扶阳药中配以滋阴药——熟地、山药、山萸肉、当归、枸杞子滋肾阴 , 养肝血 , 可收“阴中求阳”之效 。 主治元阳不足 , 精血虚冷 。 表现为久病体虚疲乏 , 畏寒肢冷 , 腰膝软弱 , 下肢浮肿 , 或饮食少进 , 大便溏稀 。
这样两款源于六味地黄丸和桂附地黄丸的产品 , 为什么名字却与方源相去甚远?更让很多人不明白的是 , 为什么张景岳把滋补肾阴的配方命名为左归丸 , 温补肾阳的配方命名为右归丸呢?
张景岳在他的另一本著作中对此给出了答案:中医在诊脉时 , 左手的脉像可以反馈出肾阴的虚损情况 , 而右手的脉像可以反馈出肾阳的不足程度 , 而补肾阴的药物使用之后 , 病症消除 , 可使左手脉像归于正常 , 命名为左归丸;同样补肾阳的药物使用之后 , 诸病全消 , 可使右手脉像归于正常 , 故命名为右归丸 。 这其中包含有阴阳互根、连绵不止的生生之意 。
肾虚:两个补肾的经典名方,名字只有一字之差,效果却有天壤之别
本文插图
如果你怀疑自己肾虚 , 或者是已经肾虚 , 不知该如何调养 , 小编推荐你好好看看这门课——《一把脉就肾虚?带你揭秘肾虚真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