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为什么不做后驱车?(上)( 三 )

奥迪为什么不做后驱车?(上)

而战争结束后 , 汽车联盟所在的茨维考被划分为苏占区 。 汽车联盟的工厂被拆卸一空 , 除工厂电灯开关外的所有物资都被当做战争赔偿运走 。 同时 , 驻德苏联军事管理委员会注销了汽车联盟的工商资格 , 以前奥迪和霍希的工厂成为茨维考汽车厂(AZW) , 并在1949年开始生产从前DKW的型号 , 只不过名字变成了依发(IFA) , 当然这已经和汽车联盟无关了 。 幸运的二次创业 战争中的血海深仇加之意识形态的“势不两立” , 茨维考的人们对红色政权充满了畏惧 。 加上汽车联盟已经被注销 , 汽车联盟班底中的大多数人选择逃回西德再次创业 , 去英戈尔施塔特重建汽车联盟 。 重建说起来容易 , 执行起来却举步维艰 。 战后的德国一片狼藉 , 资金尚且能大家凑一凑攻克时艰 , 造车原料的缺乏是真正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奥迪为什么不做后驱车?(上)

幸运的是 , 新汽车联盟找到一批战前DKW的零部件 。 由于战争中德军看不上DKW的“小破玩意”(这是德军一贯尿性 , 感兴趣的车友可以搜搜德国二战兵器史 , 看看元首带领下的德军对高性能但复杂昂贵武器有多痴迷 , 对廉价但量大的普通武器有多鄙视) , DKW就这样保存下了战后重生的火种 , 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奥迪为什么不做后驱车?(上)

再考虑到战后德国人民可怜的购买力 , 生产DKW廉价车而非奥迪或霍希等中高级车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 新汽车联盟就这样开工了 。 首先开始生产的是摩托车和F89L 。 F89L是新汽车联盟利用DKW战前技术制造的平头面包车 , 车长不到4米(皮卡版也不过4.5米) , 小小的双缸发动机排量只有0.8升 , 最大功率只有20马力 , 定位类似如今的五菱之光,能拉人也能拉货 。 当然底盘也是继承了DKW的传统——前置前驱 。

奥迪为什么不做后驱车?(上)

简单实用的F89L果然受到了欢迎 , 但新汽车联盟并未停下脚步 , 次年(1950)就推出了F89轿车 。 这是一台类似大众甲壳虫的圆溜溜的小型车 , 比甲壳虫大一点点(车长4.2米) , 但发动机依然是0.7升双缸 , 远小于甲壳虫 。 “F89”的意思是战前DKW F8和设计好但未投产的F9的结合 , 所以不用说 , 底盘依然是前置前驱 。

奥迪为什么不做后驱车?(上)

新汽车联盟就这样晃晃悠悠的起步了 , 虽然看到了希望但是依然力量弱小 , 于是在当时德国首富弗雷德里希(也是奔驰股东)的撮合(施压)下 , 奔驰逐步收购了新汽车联盟(1959年百分百控股) , 以图利用汽车联盟作为副牌占领2.0排量以下的中级车及平价车市场 。 这几年中 , F89轿车换代升级为1000(没写错 , 车名就叫汽车联盟1000) , 发动机也暴增50%——从双缸变为三缸 。 那么 , 新汽车联盟的成功之门就此开启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 新汽车联盟进入奔驰看起来欣欣向荣 , 可惜好景不长 , 进入60年代 , 新汽车联盟由于产品老化、两冲程发动机的油耗和故障 , 产品已经没有那么受欢迎了 , 销量急转直下 , 和母公司奔驰的相处也不愉快 , 于是奔驰萌生了卖掉新汽车联盟的想法 。

奥迪为什么不做后驱车?(上)

其实那个时代遭遇困难的不止新汽车联盟 , 宝马、宝沃都在破产边缘 。 不同的是 , 宝马遇到了匡特家族 , 并且在孤注一掷赌运动型轿车时赌赢了 , 从此一路辉煌 。 宝沃这样一个涉及廉价车、中型车、轻卡重卡的品牌没被救 , 于是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 (为什么没人救宝沃这事值得挖一挖 , 期待懂历史的车友出来分享)

奥迪为什么不做后驱车?(上)

那么 , 奔驰急于甩掉新汽车联盟的包袱 , 新汽车联盟又陷入重重困境 , 它的命运会如何呢?又是谁救了新汽车联盟呢?且听下回分解 。 文|mon-mon 图|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