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心理学效应(36)
研究者认为 , 人们拒绝难以做到的或违反个人意愿的请求是很自然的 , 但一个人若是对于某种小请求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 就会增加同意这种要求的倾向;而当他卷入了这项活动的一小部分以后 , 便会产生自己以行动来符合所被要求的各种知觉或态度 。 这时如果他拒绝后来的更大要求 , 自己就会出现认知上的不协调 , 而恢复协调的内部压力会支使他继续干下去或做出更多的帮助 , 并使态度的改变成为持续的过程 。 运用这个方法来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要求的现象 , 心理学上叫做“进门坎技术” 。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这样的技巧来与人们进行沟通 , 就可能更易于得到对方的配合与支持 。 比如:交警在执勤时 , 发现有人违章驾驶 , 截停违章司机后用严厉的言语训斥他 , 或粗暴地责令其交出驾驶执照以登记罚款 , 这样的态度很容易造成司机心理上的抵触 , 从而人为地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 这时 , 不妨考虑根据“进门坎效应”的原则 , 换一种沟通方式与司机进行交流 。 这里提供一种思路供参考:如截停当事人后 , 首先微笑并敬礼示意 , 再对他进行简短的交通安全常识宣传 , 然后指出其属于哪一种违章 , 可能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 尽量从当事人自身安全的角度来劝说 , 使他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过错 。 最好还能配合使用小的宣传彩页或安全常识小卡片 , 让市民清楚知道自己违反了哪一条驾驶规则 , 设计一套“友情提示卡通图案”让他从所犯错误的“肇事者”卡通系列贴纸里选取相应的那种贴在方向盘上 , 以便在以后的驾驶中随时提醒自己不要违反交通规则 。 这样的方法既能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 , 又能在和谐的氛围中形成比较良好的警民关系 。 即使必须采取罚款等措施的 , 经过这样的铺垫 , 也有利于使对方心悦诚服 , 采取主动配合的态度 。 其实“进门坎效应”也能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得到运用 , 这需要我们慢慢去摸索和体验 。 可以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中使用 , 让他人从心底里愿意接受你提出的观点 。 在实际生活里灵活地用好这个心理学小原理 , 经由沟通交往的过程 , 一步步地迈进他人的“心田” , 给对方留下亲切友好的印象 。 我是一位70岁以上的老人!本站主要是些学习体验与分享(其中会引用一些作品的原话并结合我的一生体会与经验加工整理而成!在此一并感谢!如有不妥之处敬请与我联系,我会妥善处理 , 谢谢!)我写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各方面应注意的事儿!退休后我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广交朋友 , 互助交流 , 共筑美好生活!!!!!! 更多文章请参看 http://www.zzz818.com 赵站长的博客 。 期待大家的光临与指教哦^0^!欢迎大家转发!
推荐阅读
- [微陈列]酸葡萄效应
- 支付金融8:朋友借钱,没有借条可以起诉吗?借钱不还的有效应对方法
- 杭州:消费券显现“乘数效应” 杭州六天带动消费近十亿元
- 人民网■让心理学走出书斋(治学)
- 『沈阳』沈阳那些因为避邻效应至今没能建成的基础建设工程?都还记得吗
- #UFO之家#孟照国事件中提到的“和睦尔星”在哪?研究者:或许是木卫三
- 疫情下美英首脑支持率反创新高,这是聚旗效应
- 新编中老年人自身要学点心理学知识(3一6一4)...
- 中老年人自己也要自身学点心理学知识[四十七][13]
- 新编中老年人自身要学点心理学知识(3一6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