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京潮”的挑战,北京准备好了么?( 二 )

“返京潮”的挑战,北京准备好了么?

北京现有101家医院设有发热门诊 , 各家面临的发热病人的数量并不相同 。 在昌平区的一家医院 , 发热门诊的隔离病房已经几经扩大 。 “最开始是改造了肠道门诊 , 后来由将一处临时用房和一个体检中心都改为隔离病房 。 隔离病房要求不能是是在主楼楼建筑中 , 必须是独栋建筑 , 并且还要将病人单间隔离 , 不能两位疑似病人混在一起 。 ”医院的一位医生李恒告诉本刊 。 按照这样的要求 , 经过收编改造 , 医院才有了30多个隔离病床 , 现在已经是满员状态 。 如何重组医生资源? 1月26日和1月27日 , 由北京出发了三支医疗队伍奔赴武汉 , 全力投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战役中 。 “国家队”两支 , 一支由在京委属委管医院的6家医院组成 , 包括121名医务人员;还有一支是两家中医院、共计40名中医工作者组成的队伍 。 另外一支则是12家市属医院的136位医护人员组成的“北京队” 。 这三支队伍里集结了北京20家三甲医院急诊、感染、重症、呼吸等领域的骨干 。 王广发也告诉本刊采访人员 , 一旦确认痊愈出院后 , 他也很可能奔赴武汉 , 他所属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经有个医疗队在那里了 。 一批医疗骨干支援最前线 , 对打赢这场战役固然是个好消息 , 但也给北京乃至所有支援“前线”的城市留下了一个问题:如何利用和重组好留在城市里的医生队伍 , 应对疫情爬坡期? 林安告诉本刊采访人员 , 因为筛查病人的复杂性 , 前期负责筛查的医生压力比较大 。 尤其这家医院也是支援武汉“国家队”的成员 。 “医院走了20个人 。 除了13名护士之外 , 呼吸科抽调了一位主任医师和两位高年资主治医师 , 外科监护室走了两位副主任医师和一位主治医师 , 感染控制处还调走了一位 。 考虑到一个科室只有十三四个骨干 , 并且可能还有第二轮支援 , 我们也面临人手上的紧张 。 ” 而李恒所在的医院也是北京市医疗队成员 , 同样承担了支援武汉的任务 。 一共派出11位医生和护士 , 都是和这次疫情最直接相关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普内科等科室成员 。 在30多张病床全满的情况下 , 医院的内科、外科、专科等部门都抽调出医生 , 由感染科统一进行培训 , 支援发热门诊的工作 。 防控物资的缺口 近日来 , 中日友好医院、安贞医院、军区总医院、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等都公开发布了向社会征集医疗物资的公告 。 李恒告诉本刊 , 他所在医院的物资已经统一管理起来 , 并不能像过去那样按需领取 。 “急诊那边N95口罩之前是每四个小时一领取 , 现在变成八小时领一次 。 为了减少危险 , 医务人员在N95外边再加戴一个外科口罩 , 外科口罩保证四小时一换 。 ” 赵鹃是一家三甲医院的物资对接人 , 她告诉本刊 , 医院共派出10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 , 本着不能给当地再增加压力的原则 , 援助人员带走了一些防护物资满足自用 。 因为防护衣平时医院用得少 , 本身仓库存货不多 , 这就成为了最“捉襟见肘”的消耗品 。 “一套防护服并不是能够穿着一天 。 比如发热门诊一旦发现了高度疑似病例 , 医生就需要换掉防护服 , 才能接诊下一个病人 。 并且中间休息时 , 医生从发热门诊的污染区回到清洁区 , 就要脱掉防护服 , 再进去要换新的 , 防护服都是一次性使用 。 ”

“返京潮”的挑战,北京准备好了么?

出勤救助一次患者之后 , 医务人员让同事用医用酒精喷洒自己的目镜 , 在物资紧张的情况下 , 尽量能多用几次 。 (高星 摄) 赵鹃所在医院目前的防护物资 , 只能满足急诊、发热门诊的医生进行装备 。 “但有的冠状病毒感染者可能并不会发烧 , 测量体温不能分诊到发热门诊进行治疗 , 所以像呼吸科、耳鼻喉科等一般门诊的大夫也是暴露在危险之下 。 ”在赵鹃给本刊提供的每日物资消耗列表里 , 如果要满足全院相关科室的使用 , 防护服每天就需要300套 , 还有N95口罩500个 , 无菌手套8500只等等 。 像口罩这样的防护用品都有保质期 , 平时购买渠道畅通时 , 医院不会采购太多 , 所以存货也不多 。 赵鹃告诉本刊:“现在医院最缺乏的是防护衣 , 还剩下三十套 , 估计能坚持三四天 。 ” 尽管还没有公开发布求助公告 , 但赵鹃医院的工作人员都纷纷在朋友圈里向友人询问 , 是否有物资援助的渠道 。 1月28日 , 钟南山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做出预测:“疫情可能在一周或十天左右达到高峰 , 但不会大规模增加了 。 ”这个谨慎乐观的消息 , 既代表着之前的强力防控措施开始发挥作用 , 也表明着“黎明前的黑暗”即将来临——在1月底到2月初的这段时间 , 仍然是疫情的爬坡期 。 (林安、李恒、赵鹃、李黎均为化名;实习采访人员张佳婧对本文亦有贡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