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的“春劫”

网约车的“春劫”

想必不少同学都已经在春节返乡的路上 , 而没有搞定车票的人也纷纷求助起了高价机票、网约车等“曲线救国”的回家方式 。 全球最大规模的年度人口迁徙 , 也造就了网约车平台的“春劫” 。 一方面 , 最大份额的滴滴城际顺风车业务尚未正常恢复 , 给了其他网约平台如嘀嗒、哈啰也趁势崛起抢夺市场份额的契机 , 这也让2020年的网约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 。 同时 , 春节的特殊节点以及疫情新闻 , 也给网约车出行造成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 加上节日期间司机出车欲望降低 , 打车难、打车贵的现象又再一次重演 。 出租型网约车营运也因临时推出感谢费模块而被约谈 。 总而言之 , 春节期间 , 出行变得更加复杂 , 也更突显其重要 。 网约车平台的变局 , 或许也正在其中酝酿 。 网约车市场的春节三重变奏曲 之所以称其为变局 , 是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 伴随着资本的退潮 , 网约车出行市场也日趋沉寂 。 市场份额最大的滴滴在与公众安全、隐私等舆情问题做斗争 , 美团、曹操等偏安一隅冲击二三线城市份额 , 嘀嗒拼车等也同样不敢妄动 , 易到的口碑传说也早已吹散在北风中 。 除了市场格局的冰封 , 同样令城市人感到固化的还有高企的车费 。 资本的退潮也让平台用“亏损补贴”砸出的“共享经济”趋向崩溃 。 加上政策对私家车进行商业营运以及司机归属地的重重限制 , 原本有效拉低网约车价格的私家车退潮 。

网约车的“春劫”

据滴滴的公开数据 , 2019年在滴滴平台获得收入的网约车司机达到了1166万人 , 其中51.5%是进城务工人员 。 与之前滴滴2600万注册司机数量对比 , 足足少了1500万名左右 。 运力大幅减少 , 平台盈利诉求 , 两厢交汇之下就是打车费用越来越高 。 无论是其他网约车平台 , 还是消费者自身 , 都在期待一场能够“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变化 。 春节 , 就是这样一个契机 。 首先 , 春节返乡需求激活了沉寂已久的顺风车市场 。 不仅嘀嗒、哈啰等平台开始跃跃欲试抢占市场 , 闲鱼、微博、QQ群、58等平台上的私家车顺风拼车信息也大幅增加 。 嘀嗒出行的大数据预测显示 , 春运期间 , 嘀嗒平台的合乘需求预计超过6800万次 , 承载的客运量约占30亿人次 。 “共享经济”重新出现了火苗 。 其次 , 春节出租车运力萎缩考验平台运营水平与商业伦理 。 伴随着网约车的职业化 , 市内巡航网约车往往以外地务工人员为主 , 春节必然导致运力下降 , 如何解决问题也在萌生市场格局松动的可能 。 比如滴滴2020年春节公开信 , 为了解决出租车运力不足的问题决定开始涨价;而美团打车则在上海地区推出春运期间增加感谢费模块 , 一度引发了舆论不满 。 与此同时 , 春节也对网约出行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春节期间的返乡顺风车比平时更考验人们之间的信任 , 毕竟平安回家团聚才是春节的第一奥义 。 有司机表示 , 如果是闲鱼平台上来询问的顺风车乘客 , 他也会打开对方的芝麻信用分等判断一下其是否可靠 。 “大家回个家都不容易” , 在安全保障上采取更健全措施的平台无疑更容易被选中 , 甚至有数据表明 , 嘀嗒出行的订单量就是在滴滴顺风车停止运行的时间里疯狂上涨的 。 从一家独大到百花齐放 , 在这个辞旧迎新的节日 , 出行市场也开始了久违的化雪争春 。 勇者斗恶龙:网约车“春劫”的不确定因素 目前来看 , 我们已经见到不少推动出行市场变革的作用力 。 它们能够真正转化为一场“地壳运动”吗?可能需要考虑到三个前提: 顺风车需求的节庆性涨跌 。 可以明确的是 , 城际顺风车运力的突然增长主要以返乡需求息息相关 , 甚至有司机“正好有空位 , 顺路一起载回家 , 不求赚钱 , 就是一起摊一下油费、过路费” 。 司乘双方显然都没有长期留存的考量和必要 , 再对比顺风车平台大规模的市场动作 。 如哈啰推出了8000万“春运基金” , 以激励司机和乘客使用平台搭乘顺风车 , 其中就包含一万个乘客免单名额、一万个车主油费奖励、智能用户补贴等等 , 会不会只是一场无用功?亦或是大举抢夺市场份额的序曲?恐怕还需要2020来为我们解惑 。 2.公共基础设施的政策捆绑 。 以当前共享出行平台在核心区域的绝对化市场优势 , 某种程度上也承担着公共出行的基础服务职能 , 因此纯粹的市场运营手段必然会受到政策方面的监督和约束 。 比如美团“感谢费”刚刚上线不久 , 就被上海市消保委以“涉嫌侵犯公平交易权”而约谈 , 最终选择了下线 。 在这种情况下 , 网约车平台无法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市场调节竞价手段来实现“超车” , 寻求更深层次的经营理念就成了各个平台都需要探索的方向 。 3.价格激励与司机收入的断层 。 既然阶段性的运营手段无法有效激励私家车的加入 , 那么专职网约车司机的收入和工作意愿能够通过春节涨价来保障吗?答案是否定的 。 一方面春节的特殊意义 , 即使专职司机也会有阖家团圆胜于几倍工资的想法;而且当前司机收入降低、用户打车贵的矛盾 , 主要还是源于平台抽成越来越高 , 10-20%的比例并不罕见 , 也就从一个全民开车的现象级职业转变为“苦力活” , 只要平台商业模式不改变 , 运力的持续减少将是长期趋势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自从网约车平台从天天补贴到几乎破产 , 转变为如今打车难、打车贵的直接推动者 , 屠龙少年变成了曾经的自己剑之所向的魔龙 , 已是宿命 。 请回答2020:当网约车摘下“魔戒” 如果说 , 资本是网约车市场曾经主动靠近并戴上的“魔戒” , 由此激活了一系列排异反应 , 包括过度补贴的竞争方式—— 根据恒大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独角兽报告:2019》 , 汽车交通行业的著名头部独角兽滴滴估值为450亿美元 , 较去年的600亿美元估值下降了150亿美元 。 而滴滴CEO程维也曾公开表示 , 滴滴自2012年以来就没有盈利过 , 6年累计亏损了390亿元 。 “虽然我们收了一些Take Rate(抽成) , 但这里面绝大多数又以乘客补贴和司机补贴的形式返还了回去 , 所以滴滴一直在亏损 。 ” 资本退潮 , 迎接平台的就是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生存危机 。 而一旦铤而走险 , 则是安全风险漏洞的公众危机 。 那么 , 摘下资本的“魔戒”之后 , 网约车平台究竟要凭借哪些武器继续前行呢?在我们眼中 , 技术当然是最值得押注的宝藏 。 首先 , 通过技术手段来提升运力 , 远远比单纯的涨价更能解决现实问题 。 早在美团推出“感谢金”方案之前 , 滴滴就通过“同时呼叫”“定制春节补贴”“春节出行指南”等方式 , 借助自身数据平台与机器算法来实现更高效的运营 , 将打车成功率稳定在66%以上 , 基本满足春节出行需求 。 另外 , 除了自家平台之外 , 集成了多个服务的地图工具也成为网约车重要的流量入口 。 而想要撬动这一富矿 , 就需要结合地图用户的使用场景 , 将本地生活、出行资源、技术接口等实现实时完整的对接 。 比如百度地图2016年就开通了境外服务 , 也上线了网约车聚合平台 , 携程境外打车与百度的海外业务实现一键合作 , 就成为其重要的变现手段之一 。 言而总之 , 经历了冰封期的出行市场 , 在这个春节重新回归大众视野并引发争议 , 未尝不是新机遇浮出水面的前兆 。 这里也祝愿大家春节红包在手 , 打车一叫就有 。 作者:佚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