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何却越来越有钱
文/寂寞的红酒 1894年 ,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 在这场战争中 , 中国输得一败涂地 , 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按照《马关条约》规定 , 清政府割让台湾、澎湖等地 , 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 , 并给予日本人在华诸多特权 。 为此 , 清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 主权受到严重损失 , 国内经济和社会受到严重冲击 。 按理说赔了这么多钱 , 割了那么多地 , 清政府应该是债台高筑、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才是 。 但有趣的是 , 甲午战争后 , 清政府不仅财政没有破产 , 日子反而越来越富裕 , 可以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 那么甲午战争后 , 清政府的日子为何越来越宽裕?
其实清政府之所以越来越有钱 , 主要有三个原因 。 第一个是办实业 。 甲午战争后 ,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 国内实业救国思潮高涨 , 各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 ,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 加上大量外资到中国国内设厂 , 中国的厂矿企业大大增加 。 企业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使得税收大幅度提升 , 清政府的财政自然越来越宽裕 。
第二个是关税增长 。 鸦片战争后 , 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产品内销时免纳内地税 。 很快列强纷纷效仿 , 联合起来压低中国关税 , 使得中国关税税率大大降低 , 中国进出口贸易因此激增 。 鸦片战争后 , 国外商品如潮水般涌入中国 , 清政府海关关税激增 , 到清末已经高达4300多万两 , 是清朝增长最快的收入 , 也是清朝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 可以说 , 关税支撑着大清国的财政 , 支撑着大清国的正常运转 , 清政府赔款、练兵、重建海军很大程度上依赖关税 。
第三个是发行货币和票据 。 甲午战争后 , 越来越精明的清政府也玩起来金融手段 。 清政府实行货币管制 , 建立了对内对外两种货币体系 。 清政府通过向国内货币体系注水 , 使得国内货币贬值 , 国内外汇兑差变大 。 每年清政府通过这种内外货币差 , 赚取了巨额的差价 。 当然 , 清政府惹不起洋人 , 外币汇率不敢注水 , 所以受损的只能是中国老百姓 。 清政府利用这种方式套取民间财富 , 可以说坏透了 。 所以中国的百姓越来越穷 , 那些商人也不例外 , 尤其是那些和进出口有关的商人和农民 。 此外 , 清政府还发行了大量的债券 , 以增加国家收入 。 不过 , 老百姓早已看清了清政府 , 所以清政府发行的债券认购一直不足额 。
因此 , 在甲午战争后 , 受到战争冲击的清政府不仅没有苟延残喘、勒紧裤腰过日子 , 反而越来越有钱 , 日子越过越滋润 。 当然 , 这种怪现象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 只是一种假象 。 不管是关税还是赚取货币差 , 都是建立在损害国家和国民利益之上的 。 清政府的收入越高 , 对国家的损害越大 , 对国民的剥削越严重 。 所以说 , 清政府已经腐烂透了 , 已经无药可救 。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 清政府利用赚来的钱买枪买炮 , 又是编练新军 , 又是重建海军 , 还夺了对自己有威胁的汉人大臣的权 。 对于清政府的倒行逆施 , 逆来顺受的中国老百姓开始还能忍受 , 毕竟清政府手里有洋枪洋炮 。 但随着清政府越来越过分 , 老百姓不干了 。
1911年5月 , 清政府为了向四国银行团借款镇压革命 , 公然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 。 这下老百姓不干了 , 因为修铁路的钱是他们的血汗钱 。 由于清政府态度强硬 , 用暴力镇压百姓 , 愤怒的四川民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 并最终引发了武昌起义 。 辛亥革命爆发后 , 革命浪潮席卷全国 。 遭到打压、对清政府严重不满的汉人官僚趁机出手 , 利用革命和军队进行要挟 , 一举把清政府赶下了台 。 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最终篡夺了革命胜利的果实 。 参考资料:《清朝财政政策之反思》、《20世纪的清代财政史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
推荐阅读
- 【杨力】为何我的股票被清仓了?
- 启文随写@龙岭迷窟:雮尘珠是何物,为何能解除诅咒,谁能得到雮尘珠
- 南方都市报@央企干部酒驾致人死亡,抗诉求缓为何反被加刑?
- 『张奶奶』明知是“温情”的骗局,为何长辈频频买单?(文末有健康福利)
- #陶陶聊八卦#《我是余欢水》中为何吕夫蒙还钱以后,要和余欢水断绝关系?
- 【杰瑞集团】现实版“小武”再现,杰瑞集团为何与鲍某协商解除?
- 「鲍某明」鲍某明姐姐回应:“弟弟和女孩非养父女”,为何这让人细思极恐?
- 「微观两岸」300多人,100多万元!福州这家健身房为何大门紧锁,人去楼空?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小区里的健身房,为何无人光顾?
- 光明网■为何有人非要在长城上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