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恩师藤野先生,后来到底怎么样了?( 三 )
鲁迅葬礼现场 年底 , 鲁迅的朋友小林茂雄找到了藤野先生 。 藤野这才知道原来鲁迅不只是把他的照片挂墙上 , 不只是写在散文里 , 而且是这些年里一直在找他 , 一直想见他一面 , 哪怕能见他后人一面 。 藤野先生追悔莫及 。 然后 , 日本采访人员向藤野先生约稿 , 他写了一篇短文《谨忆周树人君》 , 发表在日本报纸上 。 在藤野先生的回忆里 , 32 年前的周树人君是这样的: 周君身材不高 , 脸圆圆的 , 看上去人很聪明 。 记得那时周君的身体就不太好 , 脸色不是健康的血色 。 关于认真修改周君的课堂笔记 , 在藤野先生的记忆里是这样的: 周君学习很努力 , 上课时非常认真地记笔记 。 可是我看他听日语和说日语都不利索 , 想必学习中很吃力 。 于是我讲完课后就留下来 , 看一遍周君的笔记 , 把周君漏记、记错的地方添改过来 。 至于为啥对周君这样特别照顾 , 藤野的解释是: 尽管日清战争已过去多年 , 还有很多日本人把中国人骂为“梳辫子和尚” , 说中国人的各种坏话 。 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也有这么一伙人以白眼看待周君 , 把他当成异己 。 我在少年时代时 , 曾经跟福井藩校毕业的野坂先生学习过汉文 , 我很尊敬中国的先贤 , 同时也认为要爱惜来自这个国家的人 。 这大概就是我让周君感到特别亲切、特别感激的缘故吧 。 可是 , 1935 年他读了鲁迅的《藤野先生》 , 却没有联系鲁迅 , 也不让外人知道 。 这又是为什么呢? 他说: 周君在小说里、或是对他的朋友 , 都把我称为恩师 , 如果我能早些读到他的这些作品就好了 。 听说周君直到逝世前都想知道我的消息 , 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联系的话 , 周君该会有多么欢喜啊 。 可是现在什么也无济于事了 , 真是遗憾 。 我退休后居住在偏僻的农村里 , 对外面的世界不甚了解 , 尤其对文学是个完全不懂的门外汉 。 “偏僻”有什么要紧?菅好春老师不还是找到你了吗?你不也还是读到散文集了吗? 为什么要提自己“不懂文学”?这其实是他心里有个潜意识:如果我也是文学界的人 , 便有个正当理由跟鲁迅见面了 。 也就是说 , 他觉得自己以“解剖学老师”这个身份去见鲁迅 , 做人家文豪的师长 , 很不合适 。
藤野先生说“偏僻” , 其实心里想的是“贫穷”;说“不懂文学” , 其实心里想的是“没地位” 。 人家是两国闻名的大文豪 , 又对先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 而他这个先生 , 现在如此落魄潦倒 。 自 1907 年两人离别之后 , 先是周树人失望于自己的状况 , 不肯联系藤野;后来是藤野失望于自己的状况 , 不肯联系周君 。 两厢自卑之下 , 这 30 年的跨国师生友谊 , 只落得照片背后两个字:惜别 。 这篇《谨忆周树人君》发表于 1937 年 3 月 。 当年 7 月 , 卢沟桥事变爆发 , 日寇全面侵华 。 那时日军大量购买药品 , 日本国内药价高涨 。 藤野先生的两个诊所囤有不少药 , 便有药商来高价求购 , 并说这是军队前线需要的 , 意义重大 。 藤野虽然缺钱 , 却一点都不卖 , 只推说当地村民还需要 。 药商走后 , 藤野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叫过来 , 对他们说:“你们记着 , 中国 , 乃是将文化教给日本之先生 。 ”用的仍然是很土的北方文言句式 , 如果鲁迅先生能听得到 , 应该也是“抑扬顿挫的话” 。 1945 年 1 月 , 藤野先生的长子藤野恒弥病死在广岛 。 老年丧子 , 71 岁的藤野先生极为悲伤 , 一度不振 。 但由于生活所迫 , 很快他又回诊所工作 。 几个月后的一天 , 藤野先生工作中感觉疲惫 , 说回去休息一下 , 却在路上晕倒 , 被人发现抬回去 。 熬了一夜 , 第二天上午与世长辞 。 4 天后 , 日本宣布投降 。
推荐阅读
- 许可馨和鲁迅的差距在哪里?
- 孙子、鲁迅的战术局限
- 鲁迅用三个词总结社会和人的本质
- 鲁迅:爱国愤青,一群乌合之众
- 股市造就了许多“祥林嫂”
- 方方,请注意——挤水开始了!
- 鲁迅月工资350块大洋!换现人民币有多少钱?
- 恩师文化
- 鲁迅与其同时代文人的笔战,是非究竟?
- 重磅!外籍恩师与孙杨分道扬镳,明确反对继续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