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流量流动简史:从连接万物到超极入口

互联网流量流动简史:从连接万物到超极入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技唆麻 , 作者科技唆麻 流量焦虑贯穿了整个2019 年 。 焦虑之下 , 各个赛道玩家纷纷开始寻求打通新的流量入口 。 私域流量、KOC、直播带货……造词运动轮番登场 。 如果说三年前“下半场论”诞生之时 , 增长还只是“放缓” , 寒意也大多笼罩在以高频、刚需为主的大赛道 , 如今就是整个大盘都进入了原地踏步的节奏 。 当活水不再注入 , 存量搏杀自然将进一步白热化 。 此消彼长的竞争之下 , 作为增长引擎的流量到底向何处求? QuestMobile 在《2019年流量增长盘点》中披露了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 当前智能设备APP 行业用户规模已接近 1.2 亿 , 同比增长高达 16.8%; 其中 , 小度(含小度音箱)、国美智能、海尔洗衣等 APP新增月活已经达 400 万以上量级 。 放在过去几年“以红利促增长”的视角下来看 , 智能硬件 APP 的强势增长颇有些出人意料 。 从图表看 , 华为、电信、百度排行智能硬件APP月活跃度前三 , 近两年走入越来越多家庭的智能音箱此次有多款APP上榜 , 其中小度(含小度音箱)以近500%的同比增速领跑智能音箱行业 , 显示出比较强劲的增长活力 。 一方面 , 远超大盘的增长速度 , 意味着智能硬件APP已经逐渐成为当下的存量互联网时下新一代的流量增长点; 另一方面 , 智能硬件在过去几年一直被打上“新奇特”的标签作为一种非高频应用产品而存在 , 而如今令人惊喜的增长数据 , 很大程度上预示着“厚积”多年的智能硬件正开始“薄发” , 为行业带来一波利好 。 吴军在他的《全球科技通史》中 , 选择了“能量”和“信息”两条主线来组织书中内容 , 一来是基于物理世界的本质出发 , 二来则使得科技发展水平得以量化 , 解释清楚技术之间的关系 。 我们不妨将目光锁定到中国互联网 , 也以“红利”和“流量”作为主线 , 通过对增长逻辑的梳理透视如今智能硬件APP的火热 。 01 PC互联网时代: 流量聚集从“连接”开始 流量自不必说 。 我们有必要先给“红利”下一个定义 。 张瑞敏有一个说法“没有成功的企业 , 只是时代的企业”精准地道出了红利在商业中的价值 。 所谓红利 , 就是用户、科技等基础要素的变化造成短暂的供需失衡后 , 通过顺势占领市场形成优势 。 这其中 , 有两个暗含的立足点: 要素变化、时间窗口 。 以这一视角 , 我们先看PC互联网时代 。 彼时 , 新浪、搜狐、网易组成的三大门户是最具代表性的公司 , 他们集中成立于 1997~1998 年 , 本质上是照搬大获成功的雅虎的门户模式 。 这一时期 , PC 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 , 也就是“科技”这一要素发生了变化 。 据 CNNIC 公布的数据显示 , 从 1997 年的 63 万到 2001 年 2250 万 , 中国网民数量迎来了第一波增长 。 但与需求侧大幅增长相应的 , 却是互联网供给侧的一片内容荒原 。 原生互联网内容不足 , 供需失衡之下 , 三大门户抓住红利 , 开始将现实世界的信息搬运到互联网 。 相比报纸杂志 , 三大门户在时效、数量有着绝对优势 , 这使得它们实现了快速崛起 。 但同时 , 其商业模式依然是卖广告位 , 与纸媒并没有本质区别 。 BAT 接棒三大门户 , 本质上则是 PC 不断普及的过程中 , 更高效地解决细分赛道的供需失衡 。 比如百度 , 抓的是人与信息的连接作为发力点 。 彼时 , 除门户网站如雨后春笋外 , 猫扑、天涯为代表的BBS 等形态不断丰富互联网内容的量级与层次 , 更高效、精准的搜索引擎成为了刚需 。 腾讯、阿里的起家于相对传统方式更高效的通讯和交易 , 通过互联网改造了人与人、人与物的连接 , 进而实现了流量的获取 , 并摸索出效率更高、规模更大的变现模式 。 简单来说 , 这一时期的红利是PC互联网的普及 , 流量大盘自然主要由精英人群组成 。 02 移动互联网时代: 流量聚集的由轻到重 2007年之后 , iPhone的诞生 , 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智能手机互联网接入设备地位的确立 , 更多人得以接入互联网 , 接入场景也被进一步拓展 , 新流量再次汇入互联网 。 供需失衡再度出现: 一边是深入小城人手一支的智能手机 , 一边却是服务于精英阶层的产品 。 互联网“随手可得”后 , 搜索渐渐难以满足内容需求的增长 。 打个形象的比方 , 搜索类似于“查字典” , 前提是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 但相较而言 , 需求明确与无所事事的场景相比实在寥寥 。 算法推荐由此诞生 , 一方面通过AI 更精确匹配了用户需求; 另一方面 , 以无限刷新的瀑布流提升了长尾内容分发效率 , 吃下更多的用户时长 。 换一个角度来说 , 在红利发生转移的过程中 , 流量的获取也会由轻变重 。 原因在于 , 诞生于PC互联网时代的巨头凭借资金、人才的先发优势 , 在各个赛道进行了布局 。 所以 , 线上的“轻流量”已经被巨头牢牢攥在手中 , 新一代的要想突围就不得不向线下突围 。 美团的外卖、滴滴的网约车、摩拜的共享单车……本质上都是通过技术更高效地解决现实生活中刚需、高频的需求 , 以此与用户建立连接 , 线下成为了流量的新入口 。 不难看出 , 互联网普及有着明显的从精英到大众的扩散特征 , 比如2018 年兴起的“下沉市场”这一说法 , 原因在于与欧美等成熟互联网市场不同 , 中国市场还多了一个地域分层的维度 。 换句话说 , 技术平民化的背景下 , 由轻到重的流量获取过程会不断在每一级市场循环上演 , 由此带来一次又一次红利 。 精英阶层的PC互联网时代 , 由门户、搜索到 IM 和电商; 平民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 从算法推荐内容到拼团电商 , 一概不会例外 。 03 AIoT时代: 以整体交付能力打造流量“超极入口” “从高到低、从轻到重” , 可以说就是过去 20 年中国互联网流量获取的核心路径 。 在这一逻辑之下 , “流量红利”触底似乎有其合理之处 。 毕竟 , 当八线小城都已经习惯在微信亲友群中为好友的拼多多“砍一刀”之后 , 中国互联网发展已经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均匀化” 。 但实际上 , “流量红利”的本质其实自然不是一个总量的概念 , 而是一个结构性概念 。 本质是互联网作为物理世界在比特世界的镜像 , 颗粒度的不断精细化: 从信息到服务 , 再到生活万物 。 那么回到我们的核心视角“红利的本质是一种短暂的供需失衡” , 在 PC、智能手机先后普及之后 , 下一场红利的基础要素会是什么呢? 无疑是智能硬件 。 一方面 , 包括AI芯片、传感器、摄像头等在内的底层硬件逐渐成熟; 另一方面 , 大数据、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也已取得一定成果 。 换言之 , 基础要素已再次发生变化 , 供需失衡的窗口期已经在AIoT 时代再次出现 。 对此 , 曾写出过《数字化生存》的麻省理工教授尼葛洛庞帝就曾举过这么一个形象的例子: “物联网时代的创新应该是往微波炉里放一只鸡 , 微波炉自己知道如何烹饪这只鸡 , 而不是可以通过手机打开微波炉的开关 。 ” 这一幅未来生活图景中 , 将涉及一系列问题: 机器如何识别出这是一只鸡? 如何针对大小、重量定制料理方案? 如何根据家人口味、状态选择最佳的菜谱? 换言之 , 相对于上一轮 , 这一轮由智能硬件所驱动的红利将进一步加“重” 。 仅仅提升效率还不够 , 只有拥有更强的整体交付能力的产品 , 才能成功聚集起流量 。 Strategy Analytics 发布的市场报告显示 , 2019 年 Q3 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达到 3490 万台 , 同比增长 54.5%; 其中 , 中国智能音箱市场 TOP3 百度、阿里和小米 , 分别取得了 430 万台、390 万台和 330 万台的销量 。 单从智能音箱看 , 这个起步仅两年左右的市场已经步入千万量级时代 , 而这也正是智能硬件APP 成为流量新势力的重要原因 。 其中百度算是一个典型例子 。 在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的《智能音箱的智能技术解析及其成熟度测评》报告中 , 小度系列产品智能度国内领先: 具体而言 , 在听懂、理解用户的指令方面 , 小度系列智能音箱是唯一听懂率超过90% 的产品; 在满足用户需求和体验方面 , 小度同样在评测中满足度得分第一 。 这也是智能设备类APP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 , 产品成熟 , 是走近大众生活 , 收获流量红利的必经之路 。 个中原因便在于 , 百度通过更好地整体交付能力吃到了这一轮红利 。 换言之 , 用户以往对于内容、服务、商品的需求 , 被统一归口到智能音箱这一入口 。 通过这一入口 , 用户的使用路径大大缩短 ,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随叫随到” 。 回看当下的互联网竞争 , 打造“超极App”将用户留在自有生态内已经成为共识 。 BAT 三家纷纷以自家的百度APP、支付宝、微信为基础打造小程序生态 , 目的便是将流量留在自有生态之中 。 而智能音箱优势在于 , 作为物理世界与比特世界的交互界面 , 通过将大量刚需、长尾的场景需求叠加 , 已然形成了“刚需+高频”的流量“超极入口” , 将你家客厅打造成为了竞争新一轮流量红利的前沿阵地 。 这体现在: 一方面 , 在互联网巨头的推动下 , 智能音箱能一改多年来标 准不一的割裂状态 , 推动智能家居市场提速; 另一方面 , 借助智能交互的核心能力 , 极大地改善了直接为各种家居产品中增加语音等模块高成本困局 , 以成本优势反过来强化了其控制中心的地位 。 另一方面 , 基于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 , 用户不再需要思考买一把怎样的“锤子” , 而是逐渐培养起直接提出“墙上的洞”的需求的习惯 。 事实上 , 人们对于智慧生活的迫切需求 , 潜台词对应的是对于体力与脑力两方面的解放 。 前者 , 在过去几年的电视、空调等轮番智能化之下已然实现 , 而后者却不尽然 。 如果打个形象的比方 , 智能硬件就像管家 。 不难预测 , 在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完善了服务的形态后 , 智能硬件的入口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 而智能硬件APP 还将在这一波红利之下 , 迎来更强的新增流量注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