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爆兵马俑青铜剑新成果,秦始皇壕无人性

英国爆兵马俑青铜剑新成果 , 《复活的兵团》说对 , 秦始皇壕无人性

英国爆兵马俑青铜剑新成果,秦始皇壕无人性

英国爆兵马俑青铜剑新成果,秦始皇壕无人性

编者按:秦兵马俑青铜长剑自出土问世数十年来 , 长期保持着“挺剑派”和“倒剑派”两派争论不休的状态 。 纪录片《复活的兵团》的上映和部分网络群体的讨论又给秦俑青铜剑之争推波助澜 。 冷兵器研究所也曾经根据秦代出土大量铁剑的情况 , 以及形制 , 认为秦兵马俑青铜剑很可能是以钢铁武器为原型的冥器 。 而冷兵器研究最让人值得期待的一点就是 , 总会有新的研究发现 , 推翻你已有的认知 , 带来知识与概念的更新换代 。 因为根据英国学者的最新发现 , 兵马俑的青铜长剑 , 虽然可能是冥器 , 却是拥有着超高科技实力的实战用品 。 一直以来 , 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袁仲一、秦始皇陵兵马俑考古队队长王学理为代表的“挺剑派”认为秦兵马俑青铜剑既坚且韧 , 长度惊人 , 利于实战 , 甚至采用了镀铬等先进工艺 , 能“千年不腐”“记忆金属”“远胜六国铁剑” 。 而以现秦俑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为代表的“倒剑派”则认为 , 秦兵马俑青铜剑是含锡量21-31%的高锡青铜剑 , 在这个含锡量条件下 , 青铜虽硬但脆 , 因此秦兵马俑青铜剑在使用中极易折断 , 换句话说 , 秦兵马俑“长而薄易折 , 坚而不韧易断”、“实战中 , 敌方随便拿一件什么兵器 , 甚至一个普通木棍 , 也能把秦剑打断” 。

英国爆兵马俑青铜剑新成果,秦始皇壕无人性

▲兵马俑青铜剑 , 到底是废铜冥器 , 还是真正的青铜宝剑? 自2010年以来 , 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考古所及秦始皇陵博物馆采用新仪器对秦兵马俑青铜剑进行了全新金属分析 , 有了许多新的权威研究结果 , 从实物证据角度严重动摇了“倒剑派”的理论根基 。 首先 , 根据“倒剑派”的说法——金属学理论中 , 青铜含锡量超过20%时 , 抗拉强度迅速减低 , 塑性很差 , 所以才有秦剑“塑性”仅有1% , 是一根脆锡青铜条的说法 。 但这一理论建立在秦兵马俑青铜剑是完全一次性铸造成型 , 没有经过任何淬火、退火等热处理工艺的基础上 , 但秦兵马俑青铜剑真的没有淬火么?2011年 , 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主持 , 发表在美国《材料研究学会》(MRS)上的研究论文显示 , 新测试的一批青兵马俑青铜剑 , 尽管仍然是高锡青铜 , 但全部采用了铸造后淬火或退火的工艺!

英国爆兵马俑青铜剑新成果,秦始皇壕无人性

▲一件新测试的秦兵马俑青铜剑金相 , 呈现铸后淬火态 高锡青铜淬火代表什么呢?尽管根据铜锡二元合金的机械性能与含锡量的关系 , 含锡 19%以上的高锡青铜合金很脆 , 不适宜制作兵器剑 。 但如果经淬火处理 , 具有良好性质的金相结构马氏体则能保留下来 , 使青铜的抗拉强度有极大增加 , 提高延伸率 , 使得高锡不再只是硬且脆的“花架子” , 而能成为良好的实战兵器 。 最早运用高锡青铜淬火技术的兵器出现于春秋晚期的吴地 , 随后技术传入楚地 , 战国战国江陵楚墓和峡江地区的巴人墓葬中都发现了淬火了的楚式青铜剑 。 秦兵马俑青铜剑在采用了类似的技术后 , 已经能让看上去脆而无当的高锡青铜成为性能良好的实用武器 。

英国爆兵马俑青铜剑新成果,秦始皇壕无人性

▲战国淬火青铜兵器的金相

英国爆兵马俑青铜剑新成果,秦始皇壕无人性

▲江陵楚墓的青铜淬火楚式剑 但秦始皇陵出土青铜剑如果只采用区区一个淬火工艺 , 怎么能体现出“手办王”秦始皇的财大气粗呢?这时候就有请堪称战国青铜剑铸造工艺的登峰造极技术——复合青铜剑登场了 , 秦始皇兵马俑青铜剑除了采用淬火工艺外 , 还使用了这门使青铜剑更能运用于实战的铸造技术 。 所谓青铜复合剑铸造工艺 , 是春秋战国时期 , 最早由吴越工匠为了使青铜武器兼顾韧性和硬度 , 而将两种不同含锡量的青铜材料结合在一起来铸剑 。 他们用坚硬但脆的高锡(含锡量19%以上)青铜铸造剑刃 , 用软且韧的低锡青铜(含锡量8-14%)制作剑脊 , 然后利用榫卯结构将剑脊与剑刃铸为一体 , 在此过程中对剑脊进行均匀化退火 , 使得剑脊更有韧性 。 最终 , 青铜复合剑既有锋利坚硬的剑刃利于刺杀 , 韧性好的剑脊则保障了全剑在实战中不易折断 , 堪称先秦青铜剑中性能最优异的一种 。 青铜复合剑最早出现于吴越 , 后来技术传播到齐国和楚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