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精神康复者的“回归”之路 有人成功应聘快餐店( 二 )

奇思妙想让陶艺师折服

除了学厨艺、学缝纫 , 采访人员发现 , 很多学员正在这里进行各种“艺术治疗” 。 二楼的隔间里 , 陈列着很多学员们的绘画作品 。 有画花鸟的 , 有画人物肖像的 , 其中一幅花鸟画里 , 鸟的眼睛古怪地朝着天 , 仿佛在桀骜不驯地盯着什么东西看 , 画风颇似八大山人 。

二楼还有舞蹈室 , 老年大学的一名老师主动担任义工 , 无偿地教学员跳舞 。

而一楼的陶艺室放着学员的各种陶艺作品 。 一排陶人、一排陶制的砚台 , 还有一排陶制的小花盆 , 盆内有不少盆栽 。 陶人别具一格 , 有的双手拥抱着自己、有的目光炯炯、有的戴着一顶奇怪的帽子 , 学员们似乎都在通过陶艺展现着他们奇特的内心世界 。

“他们的思维真的很奇特 , 我教他们一样的做陶人的方法和步骤 , 但每个人做出来的都不一样 。 都很有特色 。 ”江门一家艺社的黄小姐来到中心教学员做陶艺已将近一年时间 , “我们是属于政府购买服务过来的 , 没来时我特别好奇 , 也有一点担心安全 , 但事实完全不一样 , 这些学员们都很有创意 , 交流起来也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困难 , 他们积极性很高 。 ”

“很多精神障碍患者的智商其实是很高的 。 ”李忠平说 , 学员们来到中心后根据兴趣“任选专业” , 制作的陶艺、绘画作品 , 中心会在特殊的时间进行义卖 , 中心还设立家属开放日 , “家属看到学员在这里特别快乐 , 还掌握了一些技能 , 他们非常欣慰 。 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学员能够自食其力 , 重新回到社会 。 ”

当然也有一些学员令人有些头痛 。 前段时间 , 绘画专业朝夕相对的阿晨和阿花就拍拖了 。 课上 , 两人总是含情脉脉地互望 , 上学、放学都一起走 , 举止亲昵 。 但阿晨和阿花的恋情很快就遭到双方家庭的一致反对 。 “我理解家属的想法 , 毕竟这样的结合很有可能会带来两个家庭都承受不起的后果 。 幸好男生最后释怀了 , 他们现在依然能以兄妹相称” 。

据悉 , 目前接受社区康复的学员 , 没发生过1例肇事肇祸 , 家属的满意度是100% , 中心收到锦旗两幅、感谢信12封 。

医生:治病不能只靠吃药

康怡康复服务中心的团队由精神科医生、精神科护士、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音乐治疗师等组成 。 陈祖朋是团队里的医生 , 1998年从汕头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专业毕业后 , 就长期从事精神疾病的治疗工作 , 2017年中心刚成立时 , 他便从江门第三人民医院来到这里 。 “来我们这里进行社区康复的学员 , 都是经过治疗后病情已经稳定的 。 ”从医20余年的陈祖朋说 , 以往患者经治疗回家后 , 几乎不可能再找到工作 , 有的家人生怕无所事事的他们闹事 , 甚至将他们反锁在屋内 , 而实际上有一部分精神障碍患者是完全可以回归社会的 , “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 , 如果发现得早 , 25%~30%的人是可以痊愈的 。 服药是治疗精神病的基本手段 , 但治病不能只靠吃药 , 更关键的是社会康复 。 ”

陈祖朋介绍 , 到中心做康复的学员按照病况通常会以半年至1年为一个疗程 。 “我们有12个学员已经找到工作 , 包括超市的摆货员、后勤人员、快餐店的洗碗工等等 。 2019年 , 我们医院对外公开招聘后勤人员 , 就有学员报名和普通人一起竞争岗位 , 最后医院录取了3名学员 , 他们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 ”

陈祖朋说 , 这3名学员从需要家人照顾到如今每月获得3000多元工资还有社保 , 这样的变化让他们和他们的家庭都异常欣喜 。

每个月 , 陈祖朋有七八个工作日要去基层社区 。 “精神科医生太少了 , 在基层根本没有医生 , 只能依靠社工 , 我们来到社区后会送医送药 , 为社区精神康复者及家属提供康复指导、心理疏导、事前干预、危机介入等工作 。 学员回到社区 , 我们还要追踪 , 对他们进行个案管理 。 ”

采访人员手记:

社区康复需社会与家庭共同助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