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群众投票来评选先进人物,你觉得公平吗?

靠群众投票来评选先进人物,你觉得公平吗?

01 某高校的学生干部给我留言说 , 他们评选优秀学生干部的时候 , 让所有成员一起来投票 , 谁的票最高 , 谁就是年度优秀学生干部 。 他觉得这样做非常不公平 , 因为选出来的一些人根本没有对这个组织的发展做出什么贡献 , 只不过跟很多人的关系比较好 , 喜欢打打闹闹 , 经常给大家买点零食 , 但具体的业务水准真得比较差劲 , 有时候工作配合度也不够好 。 他很郁闷 , 一些工作认真努力也有成绩的人反而落选了 。 他问:“只靠群众投票来决定最终的先进人选 , 这样公平吗?”

靠群众投票来评选先进人物,你觉得公平吗?

02 因为不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 , 不好评价被选上的人是否担得起“先进”的荣誉 , 但是完全靠投票来决定最终荣誉花落谁家的做法 , 的确在很多组织里比较流行 。 每次到了期末 , 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评选 。 有的是业绩导向 , 只看你取得的成绩 , 用量化的数字和标准来考核 , 严谨细致 , 说服力强 , 一般被选出来的人都具备较强的实力 , 让大多数人没有什么话说 。 有的是关系导向 , 只考察你的群众基础 , 把决定权扔给大众 , 通过这样偷懒的方式来确定最终的人选 , 选出来的结果不可控 , 投票结果是谁 , 最终就是谁 , 无法更改 。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当中 , 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工作业绩导向强的人 , 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通常很难获得比较高的评分 。 也就是说 , 你认真工作 , 严于律己 , 严格要求小伙伴 , 不断尝试 , 努力创新 , 可能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 , 或者说需要大家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完成一些事情 , 而不是简简单单糊糊任务就过去了 。 一旦动了大家的利益或者给大家增加了工作量 , 通常都很难在人际关系上取得好评 。

靠群众投票来评选先进人物,你觉得公平吗?

03 目前我们很多组织在进行优秀评选的时候都遇到这样的困境 , 每次在发布各类评选通知的时候 , 并没有公布非常明确的评选标准 , 可能只有一些模糊的定性描述 , 例如在评选优秀学生干部时 , 我们通常会强调要“成绩良好 , 热爱集体 , 团结同学 , 乐于奉献 , 品行优良 ,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这样的话看上去没有什么问题 , 但是等你真正操刀评选的时候就会发现 , 你实在是不好评价小张和小李 , 到底谁更符合标准 。 前期制定评选标准的时候越笼统 , 后期操作的时候就越复杂 。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可以在发布评选通知时制定一个简单的入围标准 , 例如对“成绩良好”这个指标 , 可以设定为:“成绩在班级排名前50% , 没有挂科记录 。 ” 这样的话 , 我们就有了明确的划分标准 。 再比如说 , “积极参加各类学生活动” , 这个也是很难去评价 , 我们可以设定为“报名参加校级活动2次以上 , 参加院级活动5次以上” , 或者“作为活动负责人 , 主持开展一项大型学生活动或比赛 , 至少有100人以上参与 。 ” 类似于这样的标准我们就很好去评价 , 当然这个也要我们在前期开展活动的时候 , 有一定的量化记录 。 设定好一些标准以后 , 我们就能够很明确地去划分 , 谁可以入围 , 谁可以淘汰 。 例如 , 我们要评选5名优秀学生干部 , 我们可以在入围的人员基础上 , 优中选优 , 按照各项指标排名 , 赋予权重 , 选出排名前5的学生 。 也可以在无法做出明确衡量和决策的时候 , 选出8到10人 , 通过“文字汇报”、“竞选演讲”等形式来展示自己 , 把最终的评选权利交给专业评委 , 由他们做出相对合理的专业评价 。

靠群众投票来评选先进人物,你觉得公平吗?

04 评选工作的组织人员在开展各类选拔活动时 , 把全部的决定权交给观众 , 实际上也是一种主观偷懒和逃避责任的行为 。 作为发起方 , 如果我们无法拿出令人信服的评选标准和评选结果 , 也不愿意承担别人的咨询和质疑 , 就说明我们没有做好相应的前期准备和评价体系设计 。 有时候我们常常听到类似这样的对话: “为什么我工作这么努力 , 取得的业绩这么好 , 最终却选了不如我的人?” “喏 , 我这是大家投票决定的 , 和我没什么关系 。 ” 总之 , 我们评选先进人物 , 并不是制造矛盾 , 而是应该树立榜样和典型 , 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 , 从而提升组织绩效 。 如果选出来的人业绩上没有什么突出表现 , 无法担起荣誉 , 会对工作努力且有业绩的实干型人员造成很大的伤害 。 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 一些真正优秀的人因此而选择离开组织 。 愿未来 , 一切更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