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筑梦人( 五 )

  创新要分三步走 。 第一步是打基础 , 把专业上最基础的理论、公式先推算一遍 , 把所有程序编一遍 , 对相关细节有基本的了解 。 第二步可以做一些改进设计工具、提升工作效率之类的工作 , 对固有的流程做一些简单的优化 。 “你不要嫌那些东西小 , 先去做 。 ”马英说 。

  2018年入职的张志国正在做一项改进性工作 。 组里有好多过去积累下来的设计经验 , 他想对它们做进一步梳理 , 从而减少一些需要手工完成的工作 。 他做这项工作的一点“私心”是:“工作效率提升了 , 未来就可以有更多时间去做其他更具开拓性的工作 。 ”

  事实上 , 从去年底到今年7月 , 他已经参与了一项开拓性工作——国内首次火箭子级落区可控回收 。 “这是第一阶段 , 还做不到精确的垂直着陆 , 但我们已经把落区从原来的几百平方公里范围缩小到了几平方公里 。 ”这个90後年轻人不无骄傲地说 。

  缩小落区可以减少因发射而疏散的人员 , 回收再利用则可以大大降低火箭发射成本 。 “研究垂直回收技术很有意义 。 过程中有些问题可能困扰我们好几天都解决不了 , 加班加点是常事 。 但大家特别有激情 , 特别团结地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 进展很快 。 ”张志国说 。

  “打基础的时候首先得规范 , 条条框框限制很严 。 等业务素质过硬之後 , 就可以走上第三步 。 会鼓励你去做一些开拓性、突破性的工作 , 这时会充分信任你 , 给你创造、试错的机会 。 ”马英说 , “做成了是你自己的 , 做不好算组长的 。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有四五万人 , 上千个班组 。 余梦伦班组是其中平凡的一个 , 日复一日面对海量数据追求设计精准 。 余梦伦班组又是其中不凡的一个 , 自1966年成立至今 , 这个班组成长起来50多人 , 包括两位院士——余梦伦和刘宝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