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借“名人效应”,绝非企业发展的“真功夫”

强借“名人效应” , 绝非企业发展的“真功夫” 温献伟 近日 , 作为中式快餐连锁知名品牌的真功夫惹上了官司 , 被李小龙女儿索赔2.1亿 。 真功夫餐饮回应“因使用酷似李小龙形象图标 , 被李小龙女儿起诉”一事 。 声明称 , 真功夫系列商标是经严格审查后获授权的 , 15年来一直没有被判定侵权或者撤销的行政或司法结论 , 时隔多年后被起诉 , 真功夫也很疑惑 , 正积极研究案情 , 准备应诉 。 在一定程度上 , 真功夫的疑惑可以理解 , 毕竟这么多年相安无事 。 但是 , 多年无事并不意味着自身做法完全正确 , 永远可以“心安理得” 。 笔者认为 , 真功夫的侵权嫌疑还是很大的 , 其广告宣传使用酷似李小龙形象的图标 , 在很大程度上对消费者具有误导性 , 无论真功夫是否具有主观意愿 , 客观上都产生着“名人营销”的效应 。 因此 , 不管李小龙后人起诉出于怎样的动机 , 都并非刻意冤枉企业 。 不过 , 笔者看来 , 板子一味打在企业身上 , 也有失公允 。 据报道 , 真功夫系列商标的确是由公司申请、国家商标局严格审查之后授权的 。 由此看 , 这场官司的发生 , 监管部门也应负有一定责任 。 如此明显涉嫌侵权的商标图案 , 对于熟谙商标法的监管部门来讲 , 不会察觉不到这是一种违规行为 。 然而 , 纵然经过“严格审查” , 涉嫌侵权的真功夫商标还是顺利过关 , 堂而皇之的成为企业的招牌 。 要说疑惑 , 这才是真正让人疑惑之处 。 企业要发展壮大 , 强化内功是关键 , 而非打法律擦边球甚至不惜违规违法 。 挖空心思借助“名人效应”谋取利益 , 可能会兴隆一时 , 但如果自身“硬核”不足 , 终究会惹火烧身 , 给企业经营造成损失 。 而对商标审查监管部门来讲 , 这次的真功夫侵权事件也算做了一次正面提醒:商标审查必须严格细致、慎之又慎 。 任何马虎行事、甚至有意纵之的所谓“审查” , 到头来自己做“甩手掌柜” , 却让企业背锅 , 从情理法理上说 , 这都难言公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