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小剧场戏曲有可能会改变和激活中国戏曲
小剧场戏曲有可能会改变和激活中国戏曲
「文汇报」小剧场戏曲有可能会改变和激活中国戏曲。 崔伟(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
编者按
由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与本报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上海)小剧场戏曲展演暨2019第五届“戏曲·呼吸”上海小剧场戏曲节日前落下帷幕 。 为期一周的展演中 , 共有九台剧目在位于“演艺大世界”核心区的长江剧场上演 , 其中近一半为全国首演 。 这些剧目不仅充分体现着全国戏曲人对于剧种本体艺术如何对接现代意识、当代审美的种种努力;同时也在创新探索中 , 体现着当代戏曲人对于自己所从事传统艺术发自内心的认同与热爱 。
正因如此 , 在日前针对展演召开的研讨会上 , 专家们给予这一展演平台以充分肯定 , 认为其“当之无愧地代表着中国小剧场戏曲发展的高度和面貌” 。 本报特邀部分与会专家撰稿 , 不仅是为参与展演的青年戏曲人与新创作品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 , 更是为“小剧场戏曲”的创作发展鼓与呼——期待更多戏曲人借助小剧场的平台 , 实现传统戏曲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
看似戏曲与现代小剧场概念蛮有距离 , 其实不然 。 仔细咀嚼 , 在发现与开掘生活事件 , 特别是思维的灵动、险峻 , 包括表现手段注重想象与创造性方面 , 戏曲和小剧场艺术其实不是很有共通之处吗?小剧场戏曲不小 , 非但不小 , 还大有可为 。 甚至在我看来 , 小剧场戏曲有可能会改变和激活中国戏曲 。
从近年戏曲小剧场的路迹看 , 小剧场本身并不仅仅是以一个空间的概念广获共识 , 戏曲小剧场作品个性意识追求更鲜明 。 特别通过此次展演 , 让我们看到了青年演员对传统的继承和自我理解后的突破意识 , 感到他们创造力正在被很好地激发出来 。 而这也证明了一个道理:戏曲一定要以传统为基础 , 戏曲演员在成长中传承学习极为重要 , 但传承目的绝不是复制传统 , 更不是阻遏在传统基础上的创造意识与能力 。 那样的话 , 戏曲演员不仅创造意识难以激发出来 , 就连中国戏曲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四功五法”也难以焕发出活力 , 遑论演绎的故事和人物能有情感、思想和智慧?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作品必然是形式的躯壳、前人的克隆 , 那样 , 戏曲和戏曲人都是缺乏生气的!
在小剧场戏曲节中我们可喜地看到 , 越来越多演员通过小剧场的形式 , 放飞着他们的艺术梦想 , 展示了不凡的才情 , 抒发着他们对故事、对人生 , 包括对戏曲精神和继承创造的强烈意识和创造活力 。 这体现在他们每一个剧目与角色中对于文本把握、演技锤炼、回望传统的历练过程和创造成色 。 通过小剧场戏曲节的延续举办 , 我们将越来越多地看到小剧场戏曲对年轻演员培养的积极效果 , 并证明其对中国戏曲传统的传承理念和时尚层面的激活所具有的起航意义与催化作用 。 总之 , 我理想中认为的小剧场戏曲所应该焕发的“现代意识、个性表达、传统元素、青春气质”已越来越鲜明 , 越来越成熟 。
本质上讲 , 小剧场艺术应该是感性的、鲜活的 。 其如果没有思想、没有个性、没有情感 , 甚至没有对生活情感的另类反叛解读的话 , 就和大剧场没有区别 , 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表现效果就缺乏创造和魅力 。 小剧场应当突出人与人之间的倾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既是审美的交流 , 也是思想的交流 。 从这几届展演剧目发展来看 , 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 就如昆剧《桃花人面》所给予观众的收获和惊喜那样:一个非常非常古老的文学故事 , 但表达的元素却是非常现代的情感感悟 。 它固态的空间和舞台展示的手段 , 寄托在今天的艺术家对传统艺术和人生情感的感受解读之上 。 因此就具有当代审美特色和中国思想理念、情感理念的全新表达 。
推荐阅读
- 王者荣耀小塔TTTB■王者荣耀猫神一天就成国服镜,自导自演小剧场,中单英雄又增加了
- 【每日谈资】《鬓边不是海棠红》作为近年来少有的以戏曲为主题的影视剧作品
- [文汇报]网剧集体“上新”,谁能成为下一个爆款
- 「戏曲」《鬓边不是海棠红》京城戏子惊艳了谁的人生
- 「小徐杂谈」影视剧中令人惊艳的戏曲扮相
- 文汇报@精彩配角成就荧屏“当代母亲图鉴”
- 「文汇报」抖音爆款“神剧”为何没能笑到最后
- 「文汇报」《中国医生》这几部纪录片为何能刷屏爆红?
- 「文汇报」《白夜追凶》姐妹篇《重生》上线 引发观众讨论
- 【文汇报】海报“战疫” 以设计的力量鼓劲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