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小剧场戏曲有可能会改变和激活中国戏曲( 二 )

  通过五届小剧场戏曲节举办 ,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作为一种现代派的戏剧创作方式 , 小剧场和极为传统民族的戏曲如何更好结合 , 还有很多课题需要解决 , 小剧场戏曲不应只是一种为青年演员提供的创作平台 , 还应是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更好贴近时代青年审美需求 , 用中国戏曲表演本质书写新内容、阐述老故事、焕发新效果的创作舞台 。 我们这个时代创作的优秀小剧场戏曲应该成为中国戏曲剧目和表演传统的今日积累、今人创新 。

  在当下戏曲小剧场的创作中 , 我们必须认识到 , 小剧场应该有小剧场的气质!这一点我们应作为永远的追求 。 小剧场气质体现在戏曲小剧场中 , 似乎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因素:一 , 小剧场艺术的专属性还应强化;二 , 小剧场观赏的独特性还应增强;三 , 小剧场作品的思想性还应鲜明;四是小剧场讲述的灵动性还应探索;五是小剧场具有的锋芒性还应凸显 。 须知 , 小剧场不只是形式 , 更是艺术家思想感情和艺术表现力独特、个性 , 甚至有些极致、脱俗的抒发 。

「文汇报」小剧场戏曲有可能会改变和激活中国戏曲。  尽管这些年小剧场戏曲展演的平台越来越多 , 但我认为 , 当下还是缺乏非常严肃的小剧场戏曲平台 。 而上海小剧场戏曲节今年扩展为中国(上海)小剧场戏曲展演 , 就是体现着这样一种担当 。 与之前一些民间色彩浓郁的戏曲小剧场节不同在于 , 其包容性、学术性和推出剧目风格的多样性更加精到 。 这是一个体现上海包容、开放、创新城市品格的平台 , 一个追求文化品质和文化质量的平台 。 因此 , 中国(上海)小剧场戏曲展演未来一定会成为上海一个闪亮的文化品牌 , 形成海派特色 , 成为国家平台、世界窗口 , 并充满活力和个性 , 特别会以戏曲小剧场的看点与作品独树一帜 , 饮誉中外 , 并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戏曲人如何展示他们青春和才华的窗口 , 体现当代中国戏曲对小剧场的演绎 。

  更进一步 , 我希望小剧场戏曲将来不会只是出现在展演平台的“应节戏” , 小剧场应该是舞台上的“家常饭” , 我们应当把小剧场戏曲优秀剧目打造成为各剧院的常演剧目和代表剧目 , 切实成为当下戏曲发展剧目积累与青年演员成长的有效方式 。

  守住上海小剧场戏曲的审美品格

  赓续华(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戏剧》原主编)

  有幸参加了几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 , 每届都有亮点 。 特别是这一届 , 由中国剧协冠以中国(上海)戏曲小剧场展演的名头 , 具有了全国的视野 , 定有长足发展 。

  小剧场戏曲是时代的产物 , 它该有独立的审美品格 , 不应是大剧场戏曲裁剪的结果 , 也不该为西方小剧场戏剧的简单移植 。 小剧场戏曲最需坚守的是审美 , 这一点上不容置疑 。 我把小剧场戏曲看作是戏曲繁荣的种子工程基地 。

  首先 , 它是创作者的实践基地 , 创新求变突破可以在此试验 , 它是青年编导演们大显身手的地方 。 也是戏曲求新求变的种子 。

  其次 , 它是培育优质观众的基地 。 经过小剧场戏曲培育沁润的青年观众如种子撒向大地 , 在不同的地方生根发芽成长 。 种子要挑选 , 饱满且生长因子强大的种子下地才能丰收 。 因此 , 参加小剧场戏曲节的剧目要千挑万选 , 种子好 , 才能长出好东西 。 这一届质量高 , 是小剧场戏曲审美特征渐渐被认识的结果 。 出品人、主创者越来越把握到其艺术规律 , 着力点准确 , 观众的审美需求被主创人员捕捉到了 , 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更加般配 。 鞋子与脚愈发舒适 ,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 形式和内容都重要 , 二者不可分离 , 形式的选择是内容的需要 。 小剧场戏曲有这么好的势头 , 要可持续发展 , 千万不要操之过急 , 好多事情都败在急于求成、急于立功之上 。 势头越好越要踏实走好每一步 。 引领潮流 , 引导观众 , 引发关注 , 领异标新 , 是小剧场戏曲所追求的 。 观众不离不弃 , 自觉购票看戏是小剧场戏曲最大的成功 。 亦是最大的王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