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仍遭三大歧视:身份偏见 门槛壁垒 融资困难( 四 )

“对于中小企业 , 一谈贷款 , 银行就看房产、土地、设备的抵押价值 , 即便有良好的经营情况、现金流、企业信用、知识产权等 , 仍无法获得贷款 。 ”这家企业负责人说 , 金融机构有时还通过各种所谓“金融创新” , 让中小企业贷款融资、货款回收周期越来越长 , 成本越来越高 , 现金越来越少 。

由于金融机构和大企业利用身份、规模等因素 , 对处于市场底层的中小企业融资设置苛刻条件 , 中小企业由此获得的金融支持非常有限 。 重庆市工商联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 , 全市民营经济总量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0.5%、交纳税收占比57.6%、吸纳就业占比88.7% , 但民营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总额不到银行贷款总额度1/3 。

福建一家民营企业负责人介绍 , 有大型国有企业 , 主动找到民营企业帮忙开办国际信用证、国内承兑汇票等业务 , 这类金融业务即使经过国企转手加价 , 融资成本也比民企直接找银行申请便宜 , 衍生“资金掮客” , 民营企业融资成本高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