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仍遭三大歧视:身份偏见 门槛壁垒 融资困难( 三 )

西部某知名教育机构负责人告诉半月谈采访人员 , 每年各级政府都会投入大量经费在教育领域开展各类培训项目 , 但一些培训项目要求培训机构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教授、副教授 , 将中小企业“挡在门外” 。

“实际上 , 现在是共享社会 , 很多资源是可以共享的 , 让中小企业养那么多专家 , 根本不现实 。 ”这名负责人说 , 一些高校拿到这些培训项目后 , 转手分包给了中小教育机构 , 自己什么都没做 , 还吃了中间差价 。

苛刻融资条件滋生“资金掮客”

湖北一家水泵生产制造销售企业 , 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 。 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 近年来企业每年都自行研发推出10多个产品 , 使原来售价2万元至3万元1台的单泵 , 通过技术升级后能达到6万元至10万元 。 但这样的技术升级 , 每年需约200万元的研发投入 , 加上企业正常经营的流动资金需求 , 企业每年都要在市场上融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