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戚家军后人巡护长城42年 被誉“扫地僧”( 二 )


“在山林的乱树中寻找一块石碑的遗迹不容易 , 一找就是近10年 。 ”巧的是 , 后来的一场山洪冲走了附近地上的腐枝烂叶 , 一些碎裂的石块露了出来 。 张鹤珊经过辨认 , 从一块较大的残骸上辨认出了“御倭”“太子少保”等文字 , 他决定将其送到博物馆收藏 。 然而 , 将这一块残碑运下山并不容易 , 为此张鹤珊自己掏了几百元请来几个村民帮忙 , 这笔钱在上世纪90年代对于他而言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 “石碑记录了这么重要的历史 , 我不能让它再受毁坏 。 ”
感到骄傲
自己是戚家军后人 , 一直在收集长城的故事
张鹤珊有一个令自己感到骄傲的身份——明代戚家军的后人 。 这些年来 , 在巡护长城的同时 , 他也在长城上寻找与之相关的线索 。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 , 明代戚继光组建戚家军 , 在东南沿海勇猛善战、屡立战功 。 实际上 , 1568年戚继光任蓟州总兵后 , 为全面重修这段长城 , 从浙江义乌等地调集精兵强将 , 并允许外地官兵的家属随军守边 。 张鹤珊告诉采访人员 , 城子峪周边的几个村子 , 除了后来迁入的 , 都是当年这些官兵及其家属的后人 。 张鹤珊说 , 在一些村民的家谱中 , 能够查询到相关记载 , 还有人在义乌找到了当年同宗同源的后人 。
对于这些村庄是“义乌兵”后人的说法 , 张鹤珊也一直在长城沿线寻找证据 。 花了几年时间 , 他终于在一处山坳里发现了一座坟 , 碑文中开头便是“XXX , 原籍浙江金华府义乌县人氏” 。 他将这一发现告诉义乌地方志市志办公室有关人员 , 若干年后 , 他作为“义乌兵”后人的代表 , 被邀请回到家乡探亲 。
张鹤珊为什么会知道这么多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他说 , 自己是从小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 。
在巡护长城的这些年里 , 他也一直有意识地从其他村民那里了解身边这段长城的各种传说 。 他将这些整理记录下来 。 最终 , 张鹤珊从收集到的故事中精选出25篇 , 出版了《长城民间传说》一书 。 为什么会“自修”了一座敌楼?什么原因使得城子峪一带的清明节与其他地方不同?是谁派一群媳妇儿驻守一座敌楼?张鹤珊在书中作了绘声绘色的讲述 。 除了收集民间传说 , 张鹤珊也一直在学习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 。 在他的书桌上 , 放着二三十本有关长城的书籍 , 有的已经泛黄 , 上面满是他的勾画和笔记 。
【历史|戚家军后人巡护长城42年 被誉“扫地僧”】张鹤珊一直关注着长城的保护 , 并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 。 众所周知 , 秦皇岛夏季是避暑胜地 , 而老张另辟蹊径地将目标投向了当地的冬季旅游项目 。 他提交了一份从九门口至青松岭的长城旅游开发方案 , 在《秦皇岛日报》上刊发并获了奖 。 他建议修建公路将长城沿线的景点串接起来 , 让游客更方便地游览长城 , 同时在沿线开设以长城为特色的农家乐 , 增加当地村民收入 。 近些年 , 他欣喜地发现 , 一些建议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