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 Agile 2 有哪些预测和期待
我差不多从 2005 年就开始批评 XP 的极端化倾向,2010 年提前预见到了 CSM 认证的狂热与泡沫,看来还是比较准的。
下面来预测下 Agile 2 未来的走势。
周期
从 2001 年雪鸟镇聚会和《宣言》发表,到 2014 年 D. Thomas 与 DHH 分别发表 Agile is Dead 和 TDD is Dead,可以说“敏捷运动 1.0”基本告一段落,差不多是 15 年时间。
预测:Agile 2 也会延续 10-15 年时间,大致从 2015 到 2030 年前后结束。(可能性 \u0026gt; 50%)
敏捷本地化与中国元素
历数从 1990 年代中期到现在,人们在每一个阶段学习、效仿、实践、传播过的各种流行的舶来品,包括但不限于:
ISO 9001、CMM、CMMI、RUP、6 Sigma、IPD、PMBOK/PMP、Agile (Scrum+XP)、Lean/Kanban......
无庸置疑,学习、借鉴和实施这些源自欧美的国际标准、体系、规范、框架、模型、最佳实践等等,确实为我国软件与 IT 相关产业的发展,企业开发过程与产品质量的提升,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功不可没。在此,要对外国专家们,说声谢谢!
然而,多年来在社区舆论和日常实践中,大家平时谈论、研究的基本上也都是这些洋标准、洋规范,鲜有人大声地探讨、分享本土的优秀、成熟或实用经验,敢于批评洋标准、洋做法,指出其不足和缺点的人就更少了,因为那样做不符合潮流和时尚,会落单,会被人瞧不起。当然,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怕影响到相关咨询、培训业务的推广与销售。所以,作为吃瓜群众,还是保持静默为好——嘘,小声点。
关键是,这么多洋标准、洋规范,知识产权都属于外方或国际组织,也几乎没看到其中有多少中国专家贡献的内容。
您觉得,在各种软件开发过程与质量标准体系中,这种“洋货”一面倒,中国专家没什么话语权的状况会一直持续下去,到 2030、2040、2050 年吗?我觉得可能性不大。
为什么?
因为时间点到了,中国软件人、知识人的自信正在恢复中。
敏捷开发在中国真正落地,必然意味着敏捷开发方法的本地化,落地的很可能不是那种全盘西化、一味照搬照抄的方法。我预测,在不久的未来,形成 Agile 2 的标准方法、最佳实践参考体系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中国人的声音,中国人的经验和总结。
预测:Agile 2 必定会有中国元素,中国人会占有一席之地,接近 1/3 吧。(可能性 \u0026gt; 50%)
【你对 Agile 2 有哪些预测和期待】 。。。
推荐阅读
- 医院|感染艾滋病毒初期有哪些征兆?可以自行检查吗?共用马桶会传染吗
- 玩游戏花钱最多的有哪些游戏,哪些人
- 旅行|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全面冬季出游清单,建议收藏带宝宝出门旅行
- 红米手机通过QQ空间的成功营销,给涉足社会化营销的企业有哪些启示
- 互联网在线音乐行业有哪些可能的盈利模式
- 直播会成为品牌传播的另一个途径么有哪些可行的方法感觉有戏又没头绪好捉急。
- 侧重业务逻辑的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需要有哪些要点
- 大学|上海大学第8,前10名有哪些高校?上海市30所大学排名
- 学图像处理有哪些不错的书推荐
- 新浪微博创新基金投资了哪些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