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物语|被抛弃的换电,为什么又火了?



车市物语|被抛弃的换电,为什么又火了?
本文图片

十年前曾被车企抛弃的换电模式 , 如今又成为车企追捧的香饽饽 。
除了北汽新能源与蔚来 , 2020年 , 吉利、一汽、上汽、东风等企业先后入局 , “换电阵营”持续壮大 。
换电模式复燃的逻辑 , 几乎全部指向了电池技术短板 。 有激进观点认为 , 换电模式是一种妥协——用商业模式去弥补电池技术短板 。
成本痛点是源头 电动车规模化推广 , 成本是近在眼前的难题 。
破解成本困境 , 多数车企寄希望于电池供应商:供应链技术突破带来成本降低 。 少数车企选择自己解决问题 , 蔚来和特斯拉是这一派代表:前者选择换电模式 , 后者自己提升电池技术 。
2020下半年 , 两家企业先后发布降低电动车成本方案 。
8月 , 蔚来发布电池租用方案(BaaS) , 通过车电分离、租用电池 , 转移电池成本 , 降低用户购车门槛 。
车市物语|被抛弃的换电,为什么又火了?
本文图片
蔚来的BaaS服务模式
9月 , 特斯拉电池日上 , 马斯克宣布“五步走”计划 , 新电池技术将使整车成本下降一半以上 。
车市物语|被抛弃的换电,为什么又火了?
本文图片
新电池技术将使特斯拉整车成本大幅下降
目前 , 这两种途径都还处于摸索阶段 , 难说哪一种更好 。 但对比特斯拉死磕电池技术 , 蔚来则选择把鸡蛋装在了不同的篮子里 。
换电的本质是一种商业模式——重构动力电池价值 , 这正是蔚来擅长的领域 。 在电池技术突破前 , 通过换电降低车辆成本;一旦技术实现突破 , 蔚来也能“坐享其成” 。 用蔚来自己的话说:“给用户多一个选择” , 其实也是给自己多一条后路 。
似乎是受蔚来启发 , 多家中国车企陆续行动起来 。 除了车企 , 奥动新能源、伯坦科技、时空电动等换电运营商 , 也是换电领域的主要玩家 , 有些企业甚至耕耘换电十余年之久 。 从最新进展看 , 早期玩家已经看到盈利的可能性 。
单一场景下的盈利 在运营端 , 换电模式在部分城市出租车场景下 , 已初步具备盈利能力 。
奥动新能源是国内较早涉足换电的运营企业 , 2000年开始探索换电技术 , 2016年实现规模化推广 。 在北京、广州、厦门、兰州等首批试点城市中 , 广州、厦门两年多就达到盈亏平衡 , 换电站使用率保持在60%-80% 。
车市物语|被抛弃的换电,为什么又火了?
本文图片

蓝谷智慧 , 北汽新能源旗下控股子公司 , 主要负责换电及电池回收业务 , 目前在全国20多个城市示范运营换电站 。 蓝谷智慧经验也证明 , 在土地和电力成本不敏感的城市 , 运营环节已经具备盈利可能 。
车市物语|被抛弃的换电,为什么又火了?
本文图片

换电模式想要盈利 , 取决于多项关键性因素:建站成本、电价成本、电池成本、人力成本 , 以及车辆规模和运营效率 。
其中 , 建站成本和电价是硬性成本支出 , 在不同城市有差异 。 厦门这样的二线城市 , 土地、电价较低 , 运营商就能较快达到盈亏平衡;而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 , 地价贵、电价贵 , 换电经济性便大打折扣 。
相对于土地、电力等恒定因素 , 换电的利好变量是换电技术的成熟 。 随着换电站智能化 , 部分换电站可以实现无人值守 , 通过减少人力大幅降低运营成本 。
换电站智能化还带来了运营效率提升 。 此前一辆车换电需要3-5分钟 , 蓝谷智慧和吉利汽车最新的智能化换电站 , 可以将换电时间缩短至90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