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传承,让传统文化绽放质朴暖意( 二 )


“绣球”与香包带动发展致富
“绣球”是中国民间常见的吉祥物 , 原为壮族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 。
家住子房街道圆梦社区居民郭贯男就是制作绣球技艺的佼佼者 。她不仅通过手中的绣球、香包工艺很好地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 还带动一批困难群众学习工艺 , 脱贫致富 。
郭贯男从十几年前开始学习和制作绣球 , 由于制作精美、面料独特 , 郭贯男制作的绣球让“徐州绣球”的名气越来越响 , 慕名而来购买的人也越来越多 。但在金钱和利益面前 , 郭贯男却始终保持着纯朴的性情 , 热心各种公益活动 。2008年汶川地震 , 富有爱心的郭贯男积极参加云龙区红十字会组织的义卖活动 , 没想到 , 她拿出的几十件作品 , 没出社区就被抢了个精光 。
郭贯男说 , 自己的绣球、香包手艺名气越来越大 , 离不开子房街道和圆梦社区的大力支持 。为带动更多人了解和参与民间艺术 , 圆梦社区孵化出来的一支民间组织——云龙区民间艺术协会 , 由郭贯男担任负责人 。每到周末 , 十几位居民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社区 , 由郭贯男传授制作技艺 ,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
更让人感动的是 , 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制作绣球、香包 , 郭贯男还免费向一些下岗工人、孩子教授制作技艺 。同时 , 她还和一些民间艺人筹备成立了徐州民间工艺美术商会 , 共同发展推广徐州的民间艺术瑰宝 。“各地此前都有很多民间艺术的协会 , 但徐州成立民间工艺美术商会 , 在全国还是第一个 。”郭贯男表示 。
郭贯男不仅交会了学生们技巧 , 还带领着“学生”一起致富 。她开了网店 , 有很多厂家、商场会给她下订单 , 她就带着订单需要做的物件到课堂里 , 手把手教会学生 , 让学生一起做 , 跟大家一起分订单的钱 。有一位名叫李芳的学生说:“因为在家里要照顾孩子 , 没有时间出去工作 , 但跟着郭老师学习做手工艺品以后 , 现在一年可以赚到2到3万元 。”郭贯男的学生们还会做抖音直播带货 , 将他们做的手工艺品放在网上售卖 。一年两三万元的收入 , 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 这对于之前没有收入来源的学生来说是很幸福的事情 。
既能传承技艺 , 又能带着学生脱贫致富 , 郭贯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级传承人 , 她正在用自己的方式 , 持续、更好地传承老祖宗的手艺 。
让文化之风更温润 , 给民间艺人一方成长和创作的土壤 。拥有光辉历史的民间艺术和一大批民间艺人 , 必将成为“文化云龙”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永动引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