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水稻联合耕播田间作业无人化项目通过实产验收

|国内首个水稻联合耕播田间作业无人化项目通过实产验收
文章图片

张洪程教授和省农机专家在稻田看收成 。司新利 摄
扬州网讯 (采访人员 冯刚 刘贺 乔云) “不用‘锄禾日当午’,少了‘汗滴禾下土’,这份‘盘中餐’,依然粒粒皆香甜!”10月26日傍晚,在盐城大中农场,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张洪程组了个“饭”局,桌上没有菜肴,只有一台电饭煲,十多位农业专家、企业家人手一碗米饭,却吃得赞不绝口 。
院士为何“请客”?这锅米饭有啥讲究?原来,由张洪程院士科研团队实施的国内首个水稻联合耕播田间作业无人化项目,当天在泰州姜堰河横村和盐城大中农场实产验收 。大中农场示范方平均亩产720.5公斤、河横村示范方最高产田块亩产725.21公斤,省农技推广协会专家组认为,示范方基本实现了水稻栽培田间作业无人化,达到了丰产优质,该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优质有多优?舌尖来评判,于是张洪程组了这个“饭”局 。
【|国内首个水稻联合耕播田间作业无人化项目通过实产验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提速,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80后不想种地、90后不懂种地、00后不谈种地,未来谁来种地?”张洪程说,解答这道“时代之问”,关系到百姓的饭碗,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
新生代农民离开土地,如何破解农业农村的“无人化”?扬大科研团队的答案是科技的无人化 。近年来,该校张洪程院士、张瑞宏教授按照稻麦栽培无人化思路,组织作物栽培、农业机械、智能控制等专家以及农业装备企业和一线农技人员,组成科研团队,开展智能化、无人化、多重复式耕播先进装备的研制,形成了无人化田间作业理论与技术体系 。
“我们研制的耕种管一体智能机,是无人化的关键 。”在科研团队成员邢志鹏介绍下,采访人员看到,这款智能机外观酷似加长版拖拉机 。
“它自带电脑,可无人驾驶,功能很强大 。”邢志鹏说,拿水稻直播来说,输入定位、参数,它便能在田中自己作业,每前进一步同时完成8道工序,省时省事 。“而且,由于是智能操控,更有利于实现种田标准化、科学化,从而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
在实产验收现场,大中农场“农二代”王安一直在盯着来回穿梭的收割机 。“从6月无人化播种开始,我天天来看这块田 。穿着皮鞋来种地,种田不下田,田边就能遥控,这算是‘白领农民’了吧?”王安兴奋地说 。
“种地苦啊!以往农场很难留住年轻人,现在随着农业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开始有越来越多‘农二代’回归 。”大中农场农业科研所所长施勇说 。
张洪程介绍,11月,科研团队将尝试1000亩小麦大面积无人化种植,不断进行规模化示范,降低投入成本,项目成熟后尽快在国内推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