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观察丨“粉丝”文化,透过纷繁看本质( 三 )
粉丝趋势日趋纷繁
中国粉丝文化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港台的“追星族”、2005年的“超女粉丝”、2014年后的流量明星粉丝、2018年的养成系偶像粉丝 , 以及虚拟偶像和二次元粉丝 。粉丝群体愈来愈呈现出体系庞大、极度狂热、分工细致、行动力强的特征 。粉丝现象纷繁复杂 , 粉丝文化不断滋生繁衍 。但不难看出 , 粉丝文化研究的主要趋势和重点内容是比较固定的 。
1.媒介技术与粉丝群体
媒介是粉丝聚集和交往的平台 , 媒介决定了粉丝所使用的文本 , 也决定了粉丝之间的关系及其信息传播形式 。网络媒体对于粉丝队伍的壮大以及粉丝文化的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蔡骐 , 2009) 。网络媒介的出现改变了粉丝的点状分散结构 , 使之成为一个有着清晰组织结构和信息传播方式的集合(雷蔚真 , 2012) , 进而演化出了一种更具有草根性和全球性的全新交往形式 。依托不断更新的互联网技术 , 粉丝的媒介化生存 , 已成为“粉丝文化”的突出景观 。粉丝作为“网络原住民” , 不仅能够熟练运用多种富媒体元素(文本、图片、音频、视频、长微博、表情、外部网页链接)创造出数量庞大的粉丝文本以供传播和消费 , 还以其组织的高生产力、高凝聚力和高执行力成为众多网络社群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分支(Whiteman , 2009) 。
2.粉丝社群的身份认同建构
粉丝认同是粉丝文化的一个关键维度 。认同是粉丝聚合的前提 , 是粉丝消费和文化参与的基石 , 是粉丝社群凝聚力的源泉(杨玲 , 2009) 。粉丝在网络空间中有意识地建构新身份 , 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和相应的人际关系 。借由“个体某些明确的、标识性的自我特征 , 以及对自我特性的确认” , 形成身份认同(梁立维、宁湘舒 , 2015) 。网络粉丝社群中的身份认同机制 , 如属性、行话、前缀等 , 可以帮助社群成员辨识出谁是社群的一员 , 也可以帮助游离在社群之外的粉丝寻找到粉丝社群 , 从而扩大社群的规模(潘曙雅、张煜祺 , 2014) 。对于粉丝群体来说 , 对被粉对象的所有认知和群体中发生的一切粉丝行为都是集体的共同记忆 , 这些集体记忆通过传授、保存和维持形成群体的“文化血缘”和“共有价值” , 能够强化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念 , 提升群体凝聚力 , 加强粉丝对被粉对象的忠诚度(邓惟佳 , 2015) 。身份认同是长期积累和建构的结果 , 这种认同需要通过不断的再生产和与外界冲击碰撞来确认和加强(林升梁 , 2013) 。一旦建立就很难瓦解 。
3.粉丝的文化生产者身份
虚拟网络世界中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方式 , 即开放式的生产组织方式 , 与其相对应的是共享式的分配原则(范剑文 , 2010) 。虚拟空间中的粉丝热衷于利用大众文化与媒介资源 , 从自身擅长的领域和视觉表达倾向出发 , 生产出自己的文化产品 。包括图频、手绘、小说、歌曲、游戏和周边产品(如照片集、海报、日历、卡片、玩偶、挂饰等) 。这种文化生产是依附于偶像而存在的 , 以幻想和想象为创作动机、以娱乐为目的、以强烈的情感性和通俗化形式美为最主要特征(鲍震培 , 2013) 。其中蕴藏着粉丝的审美趣味、风格偏好、叙事能力、阐释策略、视觉想象力与跨媒介转译能力等创意能量(陈彧 , 2014) 。通常被当作一种礼物在社群内部免费共享(杨玲 , 2015) 。它们的传播与流通实质上是一种礼物交换活动或互赠游戏(陈彧 , 2013) 。生产者(分享者)通过积累文化资本在社群中获得相应的话语权和支配权 。
推荐阅读
- 壹图丨给“爱豆”花钱才是真粉丝?大可不必
- 青海“双料”贫困县:“百分之一秒”观察五年高原脱贫故事
- 四川眉山:成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已集中隔离观察
- 观察员|
- 马蓉|马蓉又有新动态!“消失”107天后晒清纯美照,粉丝都没认出来
- 豪车观察|哈弗F7帅倒众人,开上它去看看一夜爆火的丁真是谁?
- 王俊凯|王俊凯晒自拍,希望粉丝不要“考古”
- 肖战|227事件是一个人的错?肖战粉丝甩锅给工作人员后,遭官方打脸
- 汽车观察家|大众最有个性的SUV,T-ROC探歌如何俘获年轻人芳心?
- 陈意礼|陈意礼达成1400万成就,晒视频秀舞蹈,却因身材劝退大批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