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新扶贫体制机制取得决定性成效

254万低收入人口基本实现6000元脱贫目标,累计脱贫率超过99.9%,“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基本得到解决,82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超过18万元,12个重点帮扶县区有望全部摘帽退出……立足“缓解相对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我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 。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我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建档立卡’‘五方挂钩’‘扶贫小额贷款’等工作机制,聚焦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省定经济薄弱村、‘6+2’重点片区,以及12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区),大力组织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 。”省扶贫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朱国兵说,“十三五”以来,江苏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迎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曙光 。
五方挂钩,凝聚社会扶贫强大合力
7月30日,涟水县2020年度“五方挂钩”帮扶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一批高标准设施化果蔬产业园、集中居住区路网提档升级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等项目开始建设 。“此次集中开工的15个项目,涵盖农业产业、基础设施、生态宜居等领域,项目总投资3330万元,其中‘五方挂钩’帮扶后方单位投入帮扶资金2465万元 。”省委驻涟水县帮扶工作队队长储春祥介绍 。
储春祥是省铁路办公室综合处处长,今年3月由省铁路办派出进驻涟水县 。选派省委帮扶工作队到经济薄弱地区帮扶,是江苏扶贫工作长期坚持的传统 。江苏在全国首创“五方挂钩”帮扶机制,组织省级机关、科研院校、苏南发达市县、国有企业与经济薄弱地区挂钩帮扶,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凝聚起社会扶贫的强大合力 。
灌南县三口镇何庄村曾是出了名的穷村 。2016年,在省委工作队后方单位的帮扶下,村里兴建粮食烘干中心,每天可以烘干粮食120吨 。“水稻烘干,不仅解决了不耐储存的难题,每公斤可增收两三角 。”三口镇党支部书记周军说,农忙季节,烘干中心每天可以创收七八千块钱,水稻一季就能为村集体创收32万元 。
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全省320个连锁企业4.9万个连锁网点、225个农产品市场开展消费扶贫专区建设活动,并减免相关费用 。零售门店全部实行优先采购、优先验收、优先入库绿色通道和财务快速结算等,助力贫困地区和我省经济薄弱地区农产品销售 。
睢宁县依托民营企业资源优势和镇村特色禀赋,实施农超对接帮扶、商会农产品采购、就业岗位对接等六大举措 。“全县发动100家本地民营企业,同步联系4家省属国企、10家江阴国企、民企,落实项目30个 。”省委驻睢宁帮扶工作队队长、睢宁县委副书记王道发说 。
目前,全省有260多家单位与苏北经济薄弱地区挂钩帮扶 。“十三五”以来,全省对苏北12个县区实施重点帮扶,累计协调落实帮扶资金77.4亿元,实施帮扶项目7000多个,帮助一大批薄弱镇村摆脱落后面貌 。
产业扶贫,把岗位送到“家门口”
产业扶贫是促进经济薄弱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 。“十三五”以来,我省共投入中央及省级财政专项资金84.97亿元 。
位于淮安市车桥镇的工业集中区扶贫产业园,统筹整合各类财政扶贫资金和“五方挂钩”单位帮扶资金1480万元,建设5栋高标准厂房,去年5月全部建成并对外出租,吸纳本地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进企业务工,月均工资2500元 。目前,该项目带动全镇4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和437户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稳定持续增收 。
在泗阳县庄圩乡王码村“扶贫车间”,126名女工在缝制足球,斗小片、装胆、封口三道工序环环相扣 。“缝一个足球十多块钱,一个小时缝一个,每月能拿3000多元 。”村民尹小荣说 。村支书庄恒千介绍,在这个“扶贫车间”就业的126人,其中有22人是建档立卡户 。
底子差,抗风险能力弱,经不起折腾损失,是低收入户的共同特点 。而“扶贫车间”不需要低收入户考虑资金、技术、生产和销售,只要有劳动能力就能实现无风险赚钱 。
“扶贫车间”已成为泗阳乡村扶贫的“标配” 。泗阳县委书记徐勤忠表示,低收入群体中,绝大多数人无就业门路,无创业项目,无一技之长,也无法离家外出赚钱 。县里动员县域企业参与社会扶贫,在乡村建设“扶贫车间”,把扶贫岗位送到低收入户家门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