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分数背后是什么?( 二 )


比如 , “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 不是立竿见影的事” 。 这个理由同样很有迷惑性 , 甚至是麻醉性 , 因为它的言外之意是 , 你已经无可奈何了 , 你的时间都已经用完了 , 该做的也都做了 , 还能怎么办?然后就心安理得起来 , 或是怨天尤人 , 眼睛除了不盯自己 , 始终盯着别人 。 我要问的是 , 你说自己“很努力”的证据是什么?时间用完了是不是一个可靠的指标?
学习的效率有没有问题?你的学习质量又如何?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 没有好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 那“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 只是“作秀后的心安理得” 。
不是所有的原因你都能有所感知 , 有些原因你觉得天经地义 , 其实正受其害 。 比如 , “语文就是背” 。 语文 , 的确需要背诵积累 , 背诵是一种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 。 语文需要背诵 , 但语文不等于背诵 。 不背学不好语文 , 只背同样学不好语文 。 背诵之于语文 , 冰山一角而已 。 因为怀着“背”的念头 , 所以你对平日课堂里的讨论过程不感兴趣 , 感兴趣的只是结论——别人都是从起点跑到终点 , 你却直接蹲在终点那儿等着 , 还以为这是聪明 。 试想 , 一个平日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的大脑 , 又会有怎样超常的发挥呢?
最要命的是作文 , 你不是“讲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 不是用自己的生活和生命去创造 , 而是信手拈来 , 套 , 套 , 套!考试前背下几篇范文 , 考场上用这篇多年前老套的旧作 , 甚至用别人文章里的故事去套 。 老师反复告诫你:所有的记叙文题目 , 都可以用故事去体现 , 没有故事 , 就失去了读者;所有的题目 , 在你的生活里一般都有一个对应的故事等着你抒写 。
“文章本天成 , 妙手偶得之 。 ”作文 , 一定是我手写我口 , 我口表我心 , 忠于自己的心灵 , 尊重自己的内心 。 真实 , 才是作文的生命 。
听说 , 背作文是有的学校、老师和补习班的通用做法 , 甚至有的家长也助纣为虐 , 以为寻到了药方 , 时间久了 , 反而习惯成自然 。 作文岂是背出来、套出来的呢!即使你得逞过几次 , 你还是你 , 你还是不会写作文嘛!你可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个“套”字 , 不要认为套作是仿写 。
背作文是千真万确的饮鸩止渴 , “毁”人不倦啊!
请记住:学习的本质 , 是改变人的大脑结构 , 而不是简单复制、粘贴的肤浅活动 。
不是所有的反应和改变都值得推崇 , 有些做法只是讳疾忌医 , 掩耳盗铃罢了 。 比如 , 进补习班 。 有些家长不分青红皂白 , 认为孩子进了补习班就像进了保险箱 。 补习班补什么 , 怎么补 , 都是道听途说的 , 孩子进了这样的补习班有什么用呢?
请问:如果连孩子的起点和问题都不清楚 , 怎么补习?补了有什么用?知识可以补 , 能力也可以补 , 习惯怎么补?态度怎么补?钱还不是最大的事 , 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才是最大的成本 , 有的孩子一周就上三四个课外班 , 做补习班留的作业比学校老师留的都多 。
那么有没有一个亡羊补牢的办法呢?《北京市十一学校行动纲要》中有一句话:“在没有射中的靶子上再射一箭 。 ”刘欢有一首歌 , 也道出了学习的秘诀:“从头再来 。 ”总而言之 , 需要你自己不计成本地、坚韧不拔地从头再来 。 学习 , 别人无法代替 。
【什么|分数背后是什么?】文章来源:节选自源创图书《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 朱则光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


推荐阅读